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今年10月16日至19日在福建福州举办。
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林瑞良先生,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吴贤德先生,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先生,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楠女士介绍了有关情况。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教育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等承办。
福建,襟海而孕千年文脉,向海而铸时代华章。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7%,居全国第三。
林瑞良表示,大会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海洋装备发展成果展示平台、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国家级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等三大平台,努力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为各方协作搭建桥梁纽带。
本届大会以“福海扬帆 绿动领航”为年度主题,旨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共筑航海装备可持续发展生态。大会立足国家战略和福建优势,围绕航海装备热点领域,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经贸对接、成果转化,进一步助力航海装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大会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福建省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回顾与展望等4项活动及13场分论坛,同期举办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等系列活动,首次举办2025年国际海事组织可持续海事创新研讨会、海洋产业融合创新大赛等活动。大会将全方位展示世界航海装备发展的前沿成果和重大成就。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已在福建福州成功举办两届,同时举办了两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
“我们有信心将本届大会办成一届更高水准、更富成效、更具影响力的海洋领域国际盛会。”据林瑞良介绍,大会已邀请超50个国家和地区约800名嘉宾参会,其中外宾230余人。外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权威专家学者等一批重量级嘉宾将参会,发布权威报告,开展交流研讨,为大会带来前沿观点与深度合作机遇。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约3400亿元,保持全国前列。”大会举办地福州市,正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据吴贤德介绍,福州市现代海洋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首创建设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渔业产值连续30年全国第一,远洋渔业产量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全球首艘4.5万吨超大型海洋工程船建成交付,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州下线。国际深水大港提速建设,开通全省首条直航南太平洋岛国航线和中欧北极航线,航线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科创能力持续提升,海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海洋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近年来,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发展成为福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施惠财介绍了福建省在培育壮大电动船舶产业方面的具体举措何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造船、动力电池等产业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在全国率先谋划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促进船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信部等五部委将福建省列入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据中国船级社统计,到2025年6月,福建省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紧邻中国沿海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据黄楠介绍,当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江西、湖北港口推介成效显著,新开通“昌厦—港通”“襄阳—厦门—东南亚”等海铁联运班列。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万标箱,福州港货物吞吐量3.35亿吨,均为全球前20名。(文/闵恭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