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核心区域,矗立着科技感十足的山东科创(槐荫)基地。
自2021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该基地已汇聚90余家科技型企业。基地围绕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一批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高质量企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槐荫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校成果转化的核心枢纽
2021年4月,山东省科创集团与槐荫区政府携手,以“科创兴”促“西兴”,双方聚焦科创软实力、人才聚集、产业聚集、基金投资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并于当年7月落地山东科创(槐荫)基地,共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作为高校成果转化的核心枢纽,山东科创(槐荫)基地致力于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通道。目前已整合京沪及山东省高校产业资源,与同济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等16所高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了一系列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基地对接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的200多项专利成果,通过高价值项目对接会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与企业应用结合。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高效平台,加速了创新要素的集聚和扩散。
从事古籍文献修复的山东迈越文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越文保”)是齐鲁工业大学成果转化的企业,也是基地内成果转化项目的典型代表。
迈越文保副总经理、产品部负责人寻广龙介绍:“我们基于金属氧化物与惰性有机溶液混悬剂的非水分散脱酸材料,脱酸效果和安全性,均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同时,公司研制的先进纸张脱酸智能保护系统基于非水分散体系脱酸工艺,以大规模浸泡脱酸设备为核心,以脱酸工作台、前/后处理装置为辅助,突破了脉动真空干燥和静态常压反应等关键技术,是用于批量脱酸的一整套自动化、智能化、高可用的系统。这些成果攻克了纸张脱酸‘卡脖子’技术,实现文化领域重大装备自主研发。”
迈越文保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等100余项知识产权,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攻克了纸张脱酸“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公司操作间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围着一张“千疮百孔”的文献进行修复。“我们首先通过分析检测评估文献状况,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保护修复方案,在对文献进行脱酸后,通过‘溜、补、接、托、揭’等技术进行修复。”寻广龙向记者说道,“其中脱酸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看到一堆废纸,修复成为一本书,这种感觉非常神奇,也很有成就感。”寻广龙表示,未来将继续让科技赋能文保,用科研的力量服务行业发展,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发展贡献“文保”力量。
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浪潮中,一个位于山东科创(槐荫)基地的企业——山东科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科视)实现了重大突破。
今年3月,山东科视旗下科研团队正式发布首版次“无接触心理生理同步解析系统”科视心测KSvionAI。该技术通过革命性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仅需60秒即可完成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评估、情绪特征分析及基础生理指标测算,山东科视科研团队历经2年时间,在心理健康领域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跨越。
山东科视董事长董永表示:“基于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检测人群,预知不良行为,进而为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作为一家科技型文化企业,山东科视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通过大数据、卷积神经网络、数字孪生、AIGC数字技术开展行业研发与应用。
“我们的团队用技术实力证明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董永自豪地表示,公司已拥有30余项国家级发明和相关知识产权,研发团队超过30人,已研发12个核心平台,应用于文化、教育、医疗、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并同步赋能上下游企业链。
目前,山东科视自主研发项目知识产权全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优质成果已经形成产业化,以视频为中心从传统摄录编服务到AIGC再到计算机视觉研发,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目前已经形成产业化链主企业群,带动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董永感慨道:“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支持、园区的政策扶持,才有机会让我们企业在安静的环境中促进研发和项目产业化。作为槐荫本土企业,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槐荫区优越的营商环境。未来,公司要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为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同时更好地起到链主作用,带动周边产业和企业共同发展。”
为科技强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山东科创(槐荫)基地依托“科学+”科技服务模式及科创大数据平台,持续摸排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并汇总编制了《槐荫区科技服务报告》,为槐荫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精准而有效的服务。
在企业培育方面,积极协助山东凡知智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其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辅导区内山东化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在科技贡献方面,推动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达近百亿元,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地处京沪沿线,山东科创(槐荫)基地立足区位优势,吸引京沪溢出科创资源,并与区内顶尖实验室平台联动,联合槐荫区政府共同举办了三届槐荫科技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以及200余位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会,签约落户近3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槐荫区科技强区建设增添新动能,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山东科创(槐荫)基地总经理徐佳慧表示:“基地通过科技招商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服务链接科创资源,构建了‘楼内孵化企业—楼外辐射全区’的闭环生态体系。我们聚焦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向,搭建京沪产业协同中心,并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微生态生物医学省级实验室等顶尖平台联动,为槐荫区的产业招商、科技服务、科创品牌建设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打造了槐荫区科创样板。”
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科创(槐荫)基地将继续深化“科学+”科技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基地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围绕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褚洪卿 王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