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水田乡坚持党建引领,建好用好村级共建理事会,共建理事会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拓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党员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用“运动步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一件件民生小事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温暖画卷。结合水田乡山高林深、群众散居等特点,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特色产业、基层治理等方面,用“民生小实事”夯实乡村振兴大基础。
志愿服务,“一老一小”得关爱
水田乡精心构建志愿服务网络,将原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企业的分散力量,通过共建理事会有效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爱辖区内的老年人和儿童,重点围绕妇女、儿童两个群体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宣讲、乡风文明引领、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弱势群体关心关爱4项志愿服务活动。采取集中宣讲、个别讲解、现场解答等形式,为广大群众讲解民生社保、垃圾分类、防诈骗等实用知识。针对水田乡外出务工群众多造成留守儿童问题,水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整合各村(社区)共建理事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小候鸟暖窝窝”志愿服务项目,为全乡留守“小候鸟”打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暖窝窝”。采用“1+1+1=1”模式,组织“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微心愿认领”等方式,为“小候鸟”配对1名老师和1名政府工作人员“代理家长”,组建1个“爱心家庭”,有效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
健康守护,免费体检送上门
对于乡域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共建理事会积极主动开展底数摸排、宣传引导、重点服务,协调水田乡卫生院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体检前,共建理事会配合卫生院工作,准备了体检场地和检查专用房间,确保体检有场地、保安全、有实效。体检现场,共建理事会成员热情服务好老人,帮助医务人员详细询问老人病情,耐心讲解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党员干部、共建理事会成员、志愿者全程参与服务,维持现场秩序,整个体检活动井然有序,为老年健康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产业振兴,菊花种植促增收
水田乡大力发展万寿菊产业,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建理事会从中协调处理公司、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栽培到采摘再到收购,构建起全链条的稳定体系,彻底打消了农户“种不好、卖不出”的顾虑。2025年斜坡村委会大小寨片区新建3亩菊花池及收购点,推动农业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户的收入有了实打实的保障,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据统计,今年水田乡万寿菊种植面积约950亩,预计亩产可达2吨,总产量预计1900吨。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测算,产值预计250余万元,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机制创新,网格治理促和谐
水田乡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制定《蒙自市水田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机制实施方案》,构建乡、村、组、户四级网格,共建理事会在各级网格中提供精准服务,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服务端针对性与时效性,实现“细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提升“三叫一不叫”基层治理模式和“1+3”基层治理工作法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其中,共建理事会与“花木兰”义警队有效融合拓展,将村“两委”、妇女党员、妇代小组长纳入“花木兰”义警队,充分发挥妇女善沟通、亲和力强等特质,依托“花木兰”熟人熟地、情况清、底数明的优势,全面参与信息搜集和矛盾纠纷调解,延伸社会服务触角。
目前,水田乡已成立4个共建理事会,19个专业服务组,18个共建小组。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共建理事会架起了党组织与企业、合作社、社会团体的桥梁,让党群关系更加紧密,让乡村事业更有“温度”,这就是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底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