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由欧莱雅中国携手松美术馆联动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举办的"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沉浸式青年美育项目圆满落幕。其中核心环节"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由资深艺评人鞠白玉主持,邀请到艺术家张晓刚、策展人崔灿灿、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读书博主都靓展开跨界对谈。四位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围绕着"美的启迪"、"美的升华"、"美的共生"展开,探讨"美"在绘画、策展、文学与生活中的多重呈现,以及在全球化与个人身份认同的交汇点,如何找到并表达独特的文化之美。
"美之道沙龙"现场。嘉宾从左至右:资深艺评人鞠白玉、艺术家张晓刚、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读书博主都靓、策展人崔灿灿
美的启迪:于震撼瞬间种下审美火种
艺术与美的种子,常萌发于个体记忆和对时代的思考。张晓刚分享,青年时在四川阿坝草原采风,看见夕阳下背着牛粪的女孩,让自己立刻想到当时最喜欢的米勒的作品,"那种震撼像火种,埋在心里会慢慢发芽",彼时虽条件艰苦,却因艺术对生活充满信心。兰珍珍提及,在昆明看张晓刚个展时,展览旧物与书信唤醒她在重庆山间的童年记忆与独特经历,"四五岁突然看到一位穿着干净整洁、打扮时髦的女人出现在家门口,给当时赤脚的我买了一双布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女人是我妈妈",她对美的感知从那一刻开始,也埋下了她深耕美业的初心。读书博主都靓则结合自身经历感慨,"经历过震撼的美,我愈加谨慎,也更能看见真实并接纳多元之美"——川西亚拉雪山"乌云压顶的黑灰色"带来的敬畏感,让她真正明白美不只是愉悦,更是对生命的触动。
美的升华:在创作实践里,让美持续生长
美无处不在,其脉络始终与时代同频,每一次对美的探寻,都会沉淀为滋养创作的养分。艺术家张晓刚结合创作经历坦言,启蒙老师教他"先画生活里的东西,而非石膏",画拖鞋、画床上的书等日常事物,让他逐渐意识到"美藏在平凡里",而后自己在欧洲看展时更深刻体会到"美的独特性源自一种对应关系,你的生活和文化是滋养具体创作的土壤"。兰珍珍则分享了自己在欧莱雅的实践:从推广"彩染"打破审美禁锢,到推动"有意思青年"、"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等项目,她始终坚信"美并不专属,它随生活、阅历与年龄不断生长,我们要以始终稳定的内核去拥抱并创造新的美",并强调"行动是关键,哪怕一开始不被理解,坚持就会看到改变"。无论是从日常里发现美的踪迹,还是用行动让美突破边界,美从非遥不可及:用心感受、勇敢实践,人人都能成为美的探寻者与创造者,让美的脉络在行动中愈发清晰。
美的共生:"读者"与"作者"的身份循环中,续写美的生生不息
"读者"与"作者"从不是固定的身份,而是在共鸣与创造中不断循环的角色。主持人鞠白玉提到,"追寻美、创造美不是"作者"的特权,而是人人平等的权利"。策展人崔灿灿则从青年成长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发现自己的美与发现世界同样重要,对自己诚实,去成就我们的'独特性'",鼓励年轻人在感知美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兰珍珍提及欧莱雅"美之道"的理念与实践,此次三方携手让为学生提供免费看展机会并打造沉浸式青年美育项目,正是希望让美在艺术家、艺术机构、企业与青年间形成联结。都靓则从年轻视角补充,"要对生活和时代保持敏感,张晓刚先生作品里的元素现在仍能引发共鸣,是因为美能穿越时间,让不同时代的人找到共通点。"依托这份共通,再注入每个人的独特表达,美的共生便在其中悄然实现。
"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现场青年代表提问
"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沙龙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除"美之道沙龙"外,当天的跨界导览、百人共创等环节亦精彩纷呈,在场青年及观众在沉浸式的身份流转中,完整体验"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张晓刚"读者与作者"个展于9月13日至12月4日在松美术馆对外开放,作为本次展览的"青年美育伙伴",欧莱雅中国特别支持展览向所有学生免费开放,为年轻人走近艺术、感受美提供更多机会。
此次"美之道・读者与作者"项目,是欧莱雅联结艺术与青年的一次重要实践,让美育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未来,欧莱雅中国将继续以"美之道"为引,联合更多伙伴,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育平台,让更多人能亲近美、读懂美、创造美,真正实现"美之道,人人都知道"。
附录1:嘉宾简介
张晓刚:1958年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居北京。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他以个人经历和记忆为基础,通过叙述性的画面场景,将历史与现实、集体记忆和私人回忆的典型意象重组并置,传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自九十年代起,他以冷峻内敛及白日梦般的艺术风格,对社会、集体、个人以及家庭、血缘进行悖谬式的呈现和模拟,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其作品曾展出于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M+艺术博物馆等重要美术馆及机构,并被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众多机构和个人收藏。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自2012年起策划200余场展览和活动。代表群展有"成都嘻哈"(2025)、"游牧在南方"(2023)、"断裂的一代"(2022)等,还策划了"成都双年展""泛东南亚艺术三年展"等重要展览,以及近100位艺术家的个展与回顾展。他以独特的策展视角和创新的展览形式,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成为艺术领域的先锋。曾获《当代艺术新闻》亚洲最佳策展人(2023)、《卷宗》年度最佳展览体验奖(2022)等多项荣誉。
兰珍珍:1993年在香港加入欧莱雅,后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创始团队成员,目前领导北亚区的集团形象、企业传播和公共事务等工作。秉持着以公关搭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桥梁的理想,她在任职期间开创并促成了诸多关于科学、文化、教育、美育、女性、青年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项目,这也使得她成为公共关系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她曾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优秀创业女性",并荣获了公关界奥斯卡SABRE奖,法兰西国家功绩骑士勋章,上海白玉兰纪念奖等。
都靓:青年作者、都靓读书创始人。都靓是最具影响力的90后读书博主之一,全网用户量超4000万,短视频播放量超50亿,认知度广泛。2025年度刀锋文学奖推荐委员会评委、书香北京年度阅读推广大使、浙江传媒学院行业导师。2023年,都靓出版首部诗词文化类书籍《好诗好在哪里》,豆瓣开分9.2。
鞠白玉:艺术写作者,策展人。鞠白玉是《Artnet》艺术评论栏目及"林间空地"播客主持人;2014年创办非营利性质实验艺术机构A307;策划多个实验项目联展与个展,包含声音,影像,剧场等多媒体展览。腾讯首档介绍当代艺术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展现》策划及主持人,《看理想》"祛魅—当代艺术入门"(八十年代以后的全球当代艺术)主讲人。近年展览:张晓刚个展《隐语之书》(昆明当代美术馆);张晓刚个展《虚妄之镜》(成都复星艺术中心);马灵丽个展(星空间)。
附录2:张晓刚大型回顾性个展"读者与作者"
2025年9月13日,松美术馆将重磅推出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型回顾性个展"读者与作者"。
展览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划,亦是张晓刚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个展。展览以张晓刚创作历程中"读者与作者"的双重身份,以时代、艺术史和个人的关系为核心命题,呈现张晓刚50年间独特的艺术轨迹。
展览涵盖绘画、纸本、装置、空间、书信、档案与草图等近400件作品,年份横跨1975至2025年。在展览结构上采用非线性的叙事逻辑,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聚焦张晓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命题与情感联结。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张晓刚也是影响世界的时代图像的创造者,他所创作的大家庭和肖像系列,成为中国人经典而又永恒的形象。
张晓刚是当代绘画的推动者,也是叙事性绘画的变革者,他对历史、现实、记忆与心理世界的关注,在90年代对平面化、图像化、灰色调的运用,展现了当代绘画参与现实,塑造历史的力量。
张晓刚也是中国近50年间艺术与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他完整的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节点,从1981年的青年美展,85美术新潮,89现代艺术大展,到90年代的威尼斯和圣保罗双年展,以及2000年后全球化的高潮和市场的兴起,疫情时代的现实变迁。极少有艺术家像他这样,完整并始终在中国艺术探索的前沿。
附录3:欧莱雅中国
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199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目前在中国拥有32个品牌,一个研发和创新中心,位于苏州和宜昌的两家世界级工厂,一家智能运营中心,一家投资公司和一家电商运营中心,共有超过15,000名员工。经过28年高质量的发展,欧莱雅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化妆品企业,中国也成为了欧莱雅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在欧莱雅集团成立115周年之际,公司在全球发起了"EssentialityofBeauty"理念,深入探索"美"在历史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流中的丰富表达与核心价值。我们在中国特别将其诠释为为"美之道",希望通过"论"、"径"、"秀"三大形式,打破人们对美的刻板认知,拉近大众与美的距离,让更多人参与到美的探索、创造和传播中来。
"美之道"是欧莱雅中国对于这个时代美的解答。未来,我们希望联合更多伙伴,打造更加深入人心的美育项目,让"美之道,人人都知道",与更多人一起"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
附录4: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地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著名设计师周光明先生担纲设计,201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2021年丁泽华先生出任馆长,全面负责松美术馆的运营和管理。
松美术馆目前拥有20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丰富藏品。美术馆的运营聚焦"收藏"、"研究"、"传播"与"教育",努力形成带有前瞻性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新视角。松美术馆的目标是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大力推动并展开深层次的当代艺术研究展示与实验项目,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自觉做好民营美术馆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角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