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以“智能仿真与数据治理”为主题的2025国际仿真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百家高等院校、50余家顶尖科研院所及2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1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会,共同探寻仿真技术的前沿发展与未来走向,为全球仿真科技的协同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大会由亚洲仿真联盟主办,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中际国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共同承办,并获得了中国仿真学会、日本仿真学会、韩国仿真学会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科技组织及重点实验室的协办支持。此次盛会不仅是仿真科技领域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更是推动全球仿真技术创新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开幕式上,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主席乌尔皮亚·埃琳娜·博特扎图、国际数学联盟前副主席马塞洛·维亚纳、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孙伟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王自力等多位重量级嘉宾依次登台致辞。他们深刻阐释了仿真技术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应对复杂系统挑战及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大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和前瞻视野。亚洲仿真联盟秘书长翁敬农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主持发布了《仿真科学与技术十大前沿问题》,聚焦仿真理论、生命科学仿真、工业数字孪生、AI+仿真、社会仿真等七大领域,权威归纳了当前仿真科技面临的十大核心科学问题,为全球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明确了发展方向。同时,亚洲仿真联盟理事长张霖教授主持发布了《建模仿真塑造世界数字化宣言》,倡议全球协同推进仿真技术发展、构建完善治理体系,强调技术应用须服务于和平与发展事业,并呼吁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携手应对数字鸿沟等全人类共同挑战。
新技术发布环节成为大会的焦点所在。达索系统重磅推出“数字心脏”高精度医疗仿真平台,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正式发布自主CAE软件SABRE2025;上海桓领公司推出的国产流体仿真软件ASO,更是将整车仿真效率从“按月计算”提升至“按小时计算”,实现了重大突破。
主论坛上,多位中外院士和专家围绕可靠性系统工程、航空装备仿真、人机物智能系统、高铁空气动力学仿真以及智能控制框架等前沿领域发表了报告,深入探讨了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技术融合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路径。此外,大会还设立了14个专题分论坛,涵盖智能仿真、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为参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跨界合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巴西国家理论与应用数学研究所(IMPA)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仿真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此外,有80多家单位就产业对接、企业出海、技术合作、市场开发等提出了明确需求或达成了合作意向,充分展现了大会在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的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了多场闭门会议。亚洲仿真联盟咨询委员会成立会议召开,聘请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赵沁平院士以及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前主席勒曼教授担任委员会名誉主任;聘请中国工程院王自力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兼加拿大科学院院士迪恩担任委员会主任。会议着重对联盟咨询委员会章程、亚仿联大科学计划、期刊发展等相关事项展开研讨。在联盟2025年一届一次理事会议、IJMSSC期刊编委会会议上,对联盟理事会章程修订、会员发展、强化国际期刊编撰工作以及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品牌建设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还举办了多场小型的仿真及相关领域产业对接会、企业出海咨询会、仿真技术标准研讨会等活动。
作为大会的配套活动,首届国际仿真科技展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亮相,集中展示了工业仿真软件、工业超算、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仿真等领域的国内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与会嘉宾不仅可以与行业领军者近距离交流,还能亲身体验前沿仿真科技成果。
会后,参会代表前往杭州多家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仿真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用的紧密对接。
2025国际仿真大会的顺利举办,全方位呈现了全球仿真科技的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向,切实推动了国际间的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这一盛会不仅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为一场有政府参与的高端国际会议,还大幅提升了杭州市在仿真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地方企业拓展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与会各方均明确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作为新的开端,携手推动仿真技术迈向更高水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仿真领域的智慧与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