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近日,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期间,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里,协同运作行业最多的1600多台智能终端,实现焊接、喷涂等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总装车间自动化率52%;阿维塔数智工厂支撑三款车型、超万种配置的柔性定制化生产,平均每60秒,就有一辆新汽车从这里下线。这些高效、甚至有些“玄幻”的制造场景,因华为技术支撑形成了奇妙共振。
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部部长 冯睿
“智能制造不是炫技式的自动化堆砌,而是数据驱动的全流程重构。”在智博会期间举办的“华为中国行2025・重庆AI+制造行业大会”上,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部部长冯睿这样说道。
智博会期间,中国工业报通过深度走访三大智能工厂,同时对冯睿进行采访,更为了解华为“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的服务内核如何在重庆制造业落地生根。
与重庆智造结缘的十年演进
华为与重庆制造业的结缘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持续十年的“深度合作”。
据中国工业报查询了解,最早在2016年,重庆市与华为就共建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等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其中,智能制造是其中重要一环。
2018年5月,双方又以智能产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为重点,围绕智能终端、智能超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020年4月,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揭牌,再加上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运营、鲲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和首批鲲鹏生态示范试点等一揽子项目完成签约,在渝“展翅”的鲲鹏计算产业项目,正推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3年1月,双方在政务云、工业互联网、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将在涪陵建设华为(重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落地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技术、产品、应用、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创新,打造工业服务的新兴业态。涪陵区是华为在重庆合作的第一站。自涪陵区与华为携手以来,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在涪陵区打造了4个数字化工厂样板点。
2023年成为关键转折点。这一年,昇腾算力底座在重庆落地,为包括七腾机器人在内的20余家制造企业提供AI训练能力,推动重庆制造业智能化进入“算力驱动”新阶段。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阿维塔数智工厂由长安汽车联合华为、中国联通等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广泛应用5G、AI、数字孪生等40余项先进技术,具备“高度智能、极致高效、顶级品质”三大特征,是全球首个全域5G数智AI柔性超级工厂。工厂实现三大突破:支撑三款车型、超万种配置的柔性定制化生产;制造效率综合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焊接、喷涂等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架构,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让标准化数据在工厂中自由流动,按需参与生产。平均每60秒,就有一辆新汽车从这里下线。
赛力斯超级工厂是“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的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工厂依托华为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及智能化生产平台,协同运作行业最多的1600多台智能终端,实现焊接、喷涂等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总装车间自动化率52%,行业最高。焊装工序通过创新工艺将222个零部件集成为10个,数量减少95%,焊接点减少1440个,下降7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在安全、服务、管理、生产、办公方便,工厂均已全面实现智能化蜕变。
“华为用自身多年制造行业的经验+ICT技术赋能制造企业”冯睿说道,这种“自用再赋能”的模式,正是华为“源于制造”理念的生动体现。
当问及华为对赛力斯超级工厂的赋能细节时,冯睿首先明确了一个核心认知:“超级工厂不止制造智能,不止无人化、数字化管理,而是需要从生产到运营,再到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这种认知贯穿了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始终——从工厂建设初期,华为便以“IT系统高复用”为原则,构建起覆盖“网络、平台、应用、运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在网络基础建设层面,冯睿指出传统生产网的三大痛点:实时性差、无线漫游丢包、安全风险高。为此,华为融合IP与光技术优势,打造了“园区IT一张网”,实现办公、生产、核心区域的无缝联接。其关键成效极具行业标杆意义:“毫秒级确定性联接”保障了工业控制的精准响应,Wi-Fi双发选收技术让AGV小车实现0丢包,完全适配复杂工业环境的高可靠需求。
数字平台是智能工厂的“中枢神经”。冯睿介绍,华为基于智慧园区数字平台,预集成ICT技术、融合多源数据,形成了“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的“四位一体”智能制造架构——这一架构并非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数据打通,让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资源与平台能力形成协同。例如在智慧安防场景,华为依托全光承载的园区视频系统,实现车辆信息、异常事件的完整记录,同时联动刷卡系统、设备身份识别、访客自助机,用智能视频分析替代人工巡检,形成“一站式安防集成体验”;在会议协同场景,通过多云协同整合云会议、华为视频平台与现网会议系统,打造统一的数字化会议平台,解决了传统工厂跨区域沟通的效率瓶颈。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助力赛力斯打造的数字化运营中心。冯睿强调,这一中心并非“数据展示窗口”,而是真正的决策支撑载体:“它能实现园区综合态势统管,分析生产、办公关键数据,还能为能源、碳排放、环境监测等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最终通过工厂APP应用端、PC业务端、微信公众号实现统一管理。”这意味着赛力斯超级工厂的运营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而这背后正是华为对“全流程智能”的深度落地。
华为“自我革命”沉淀
“华为本身就是强研发属性的制造型企业,我们的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toB与toC业务并存,若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业务规模。”冯睿揭示了华为智能制造方法论的源头——从自身转型实践中提炼经验,再反哺行业。
采访中,冯睿梳理了华为自身的转型时间线:2014年启动数字化转型,2018年进入全面智能化升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两大核心动作,成为方法论的关键支柱:
其一,数据与大模型全流程渗透。冯睿以研发领域为例,华为将“多篇高价值技术文档、API文档、几百亿行精选代码、几千万个开源代码仓”导入研发数据平台,再通过研发大模型与软件AI助手,将软件版本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这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作业模式的重构——让数据和AI成为研发的核心生产资料。”
其二,AI驱动的数据治理体系升级。在生产领域,华为通过大模型技术与数据治理平台,整合市场、研发、仓储物流、产线设备数据,经“数据入湖-清洗-分析-模型训练”的全流程,实现生产效率的质变。正是基于这样的“自我革命”,华为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数智化转型与数据治理方法论,更在数字化研发、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等7大场景打造了20个标准化解决方案。“我们懂制造业在不同阶段的挑战,因为我们自己走过了这些路。”冯睿说。
能力外溢深耕每个核心场景
“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系统部2019年底成立时,定位就是服务全国31大类制造企业。”冯睿表示,除了汽车领域的赛力斯、长安,华为的能力已渗透到机器人、电子家电、医药等多个细分赛道,通过“一行业一方案”实现价值落地。
在机器人行业,华为将自身的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输出给头部机器人企业,重塑结构化研发流程,实现“研发质量与生产质量的协同管理”,直接降低了研发制造成本。
在电子家电行业,美的与华为的合作聚焦“算力底座+大模型应用”。冯睿指出,依托昇腾算力底座,美的实现了12个大模型的迁移适配,通过AI与全业务场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升级了产品与服务体验。“这不是单一技术的合作,而是‘算力-算法-场景’的深度协同,让AI从辅助工具变成核心业务引擎。”
而在医药行业,柳州医药的案例则体现了华为“AI+行业算法”的精准赋能。冯睿提到,华为通过天筹求解器,为柳州医药建立供应领域数学模型与自动求解算法,形成“最优拣货、调度、排线、采购、运输策略”:AI线路规划+装载规划让配送效率预估提升15%,3D建模可视化仓库分区让拣货效率预估提升18%,预测补货算法减少仓间调拨;最终,柳药集团的路径规划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年度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3%。
“我们不追求‘一刀切’的方案,而是深耕每个行业的核心场景,与伙伴一起找到痛点的破解之道。”冯睿强调,能力外溢的关键不是“复制华为经验”,而是“将华为经验拆解为适配行业的模块”。
破解AI规模化应用难题
“AI+制造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底座。”当被问及华为的技术支撑能力时,冯睿将数字底座拆解为“智能联接、智能存储、智能算力、智能平台”四大支柱,直指AI规模化应用的核心痛点——数据“采传存、算管用”的全链路支撑。
智能联接是基础。冯睿指出,AI训练中“最慢的流决定效率”,网络拥堵会导致训练效率降低20%-30%。为此,华为推出业界独家的网络级负载均衡技术,消除性能瓶颈,将平均训练时长从34天缩短至25天;在数据采集与推理场景,华为发布业界首个5射频Wi-Fi7,支持60路4K视频无卡顿,全系列交换机为十万级“终端×应用”提供可靠保障。“联接不是‘能通就行’,而是要满足AI时代‘高吞吐、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
智能存储聚焦数据资产化。在冯睿看来,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是“管好、用好数据”,而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的价值正在于此:通过统一纳管不同数据中心的元数据,构筑完整数据湖并呈现“数据资产全局视图”,实现企业全域数据的“可视、可管、可流动”;同时,通过训练加速、推理加速、全面数据保护,为AI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没有数据的有序管理,AI就是‘无米之炊’。”
智能算力则依托昇腾AI平台。昇腾覆盖“DeepSeek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不仅以澎湃算力匹配智能算法需求,更通过全栈优化的开发工具链降低大模型应用门槛;在生态层面,昇腾秉持开放兼容原则,目前业界主流框架均积极拥抱昇腾,近期vLLM开源社区更官方支持昇腾,“昇腾方案是DeepSeek行业落地的‘最优解’,因为我们做到了方案最全、性能最优、生态最好”。
智能平台则解决“算力高效利用”问题。冯睿提到,华为基于云平台算力并行调度、网络级负载均衡、高性能缓存等技术,提高算力线性度,“让每一张卡物尽其用”;同时,平台为数据采集、清洗、流通提供全流程安全防护,解决企业“用数据怕泄露、不用数据怕落后”的顾虑。
以“实践派”姿态共筑制造新质生产力
在2025重庆智博会的语境下,冯睿的分享不仅是华为智能制造能力的呈现,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核心逻辑——从“技术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从“单点突破”转向“全流程协同”。正如冯睿反复强调的“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华为的赋能路径并非“自上而下的技术输出”,而是“自下而上的场景共创”。
当前,重庆正依托“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进“天工焕新”行动计划,而华为与赛力斯、长安等企业的合作,已成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的标杆。未来,随着数字底座的持续夯实、跨行业经验的不断沉淀,华为或将与更多重庆制造企业一道,把“AI+制造”的实践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中国智造”勾勒更清晰的升级蓝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