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耕企业价值链 迸发数智生产力——华为联合知名企业发布制造与大企业领域系列AI创新方案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22 15:0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产逻辑,推动制造业加速步入“智造时代”。这既是技术赋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制造业本身发展的大势所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202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等。9月16日,工信部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提出,人工智能+场景:基于行业场景图谱,选择数据和模型要素基础好、人工智能应用潜力大的场景为突破口,训练面向场景的垂类模型,开发场景智能体,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场景”。这些政策为制造业和企业智能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

在国家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政策之际,9月19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在制造与大企业全球峰会上,华为携手全球行业知名企业分享电子、汽车、零售、农牧食品等领域最新数智化实践,并发布面向企业的“研-产-供-销-服-管”的AI智能助手方案套件以及《工业与AI融合应用指南》报告,同时,联合十余家企业分别发布行业AI创新方案和2025年全新全球样板点,共同深耕企业价值链,迸发数智生产力。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   探索智能化升级核心路径

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中,华为服务了全球超过27000家制造与大企业客户,客户规模增长超过50%,与华为合作共同开发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数量超过了1500家,同比增长了20%。

华为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

华为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介绍,华为坚持“深耕行业,让智能生根”,推进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众多行业智能化,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升级正在构建全新业务能力,推动用户体验、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创新。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与IT总裁陶景文强调,华为作为制造业的一员,深切体会到AI正成为企业重塑竞争力、优化价值链、激发数据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持续构建数字化平台能力,是华为应对智能化浪潮的关键。”陶景文认为。

陶景文指出,当前企业面临五大挑战:

业务复杂性加剧,传统规则难以应对;

数据爆炸但知识沉淀不足,有效利用困难;

AI存在幻觉问题,可控性与可解释性要求高;

AI与传统业务场景及系统融合存在障碍;

安全、隐私与合规风险日益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他表示,华为正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智能升级中的新课题,把企业IT架构从数字化的1个“T”升级为全面智能化的2个“T”,通过小切口深耕业务场景,将“知识和数据”打造成AI可用的资产,提升服务效率、主动性和交互体验,形成新的业务能力。

在陶景文看来,企业需重点打造自身的AI产线,构建集训练、模型市场和安全管理于一体的能力中心,同时高度重视数据建模,明确企业元数据架构,让数据真正成为核心生产力。

会上,美的集团首席信息安全官兼软件工程院院长刘向阳提到,AI的基本功是数字化,数字化的基本功是数字化底座。美的数字化底座通过AI赋能与赋能AI,实现全场景业务AI技术落地与价值创造。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deVries指出,应用了最新ICT技术的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即将在年底投产。面向未来,将会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工业生产基地,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将会在企业IT架构中发挥核心作用。泰国CPAXTRA集团首席Wholesale业务官MR.TANITCHEARAVANONT表示,零售不只是交易更是体验,数智技术已经成为零售行业变革的催化剂。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介绍,AI在全域数字空间、兽医诊断、饲料配方等16个场景落地,并将围绕数据、平台、人才培养构建护城河。

深耕企业价值链   迸发数智生产力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成熟,在制造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表现在加工制造过程,而且表现在从研发设计到产品再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不仅表现在工厂、企业内部,而且在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和商业生态也大有用武之地,实现了制造业全链条、全领域、全周期的智能化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刘超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未来五年,华为制造与大企业军团将以行业智能化为目标,聚焦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两大核心场景,在汽车、电子、重工、轻工、零售、建筑地产、软件与高科技、第一产业这些行业里,持续深耕。

华为会升级智能化方案,践行技术深耕。围绕制造与大企业的价值流,结合华为自身实践和多产品组合的优势,全新打造了“六个智能场景助手”,实现从“人类辅助”到“人类帮手”的角色跃迁。

刘超告诉记者,六大智能场景助手的设计初衷,是沿着企业价值流,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经营”端到端六个环节,通过AI智能体的技术创新,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释放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与C端个人用户不同,AI在B端企业中发挥价值,依赖高质量的行业数据。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把数据价值化、知识资产化,这使得AI在企业获得更高的可用性。”刘超说。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提供的是数智基础设施,智能化方案价值发挥还需要行业内的伙伴积极投入和参与,从而打造出众多面向各个细分行业的细分场景的智能化助手。”刘超表示。

锚定“研发与制造”   重塑制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行业智能化已悄然走过启蒙探索的初始阶段,迈入加速跃升的关键期。这一进程中,智能化不再停留于技术层面的尝鲜与搭建,而是向着场景落地的“深水区”挺进。

据悉,华为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两大场景有非常多方案和案例。为何选择这两个场景?AI技术在这两大核心场景中,最能解决哪些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挑战和问题?

“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作为制造业的‘大脑’与‘心脏’,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超对记者表示。

华为为研发和生产场景打造差异化方案,匹配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实现场景深耕。

在生产领域,华为提供一整套能持续升级的解决方案:从生产信息化,到数字化工厂,再到智能制造的跃迁。像老工厂升级改造、企业柔性生产、工厂数字孪生、产品质量追溯这些新功能,都能通过智慧工厂系列化方案落地。

在研发领域,华为擅长解决高复杂度的研发问题。因此从搭建实践方法论、筑牢技术底座,到场景化落地、生态协同,华为能给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研发数智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刘超指出,AI技术通过数据贯通、知识沉淀、智能决策三大核心能力,正在重塑这两大场景的底层逻辑:

在研发端,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算法双轮驱动”;

在生产端,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

这种变革不仅带来效率跃升,更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范式转变。

“每个行业都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华为始终与客户并肩同行,共同迈向数智化未来。”刘超认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本质上是一场企业向内修炼的征程。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迎接智能变革,不愿重塑流程、打破旧有协作关系,就很难真正用好智能化手段。

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两大场景的创新方面,刘超以广汽为例介绍说,通过AI战略的持续落地,广汽在研发场景中的,智驾端到端闭环仿真测试效率提升10倍,显著加快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验证速度。通过AI赋能研发流程,广汽的车型标准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加快了产品迭代速度,能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

以江淮为例,通过重塑工厂智能化架构,全面采用业界领先的AI、5G+Wi-Fi融合网络、工业互联网IoT平台等数字技术,真正实现了全域质量追溯,支持超过万种选配组合,这些在传统数字平台架构下是无法实现的。

刘超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面对AI早已不讨论“为什么”的问题,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做”和“做什么”。

刘超认为,制造与大企业的AI价值变现会越来越迅速和简单。

第一,强大的基础模型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结合,使得AI在企业获得更高的可用性。

第二,Agent拓展了大模型的自主能力,推动AI从辅助角色升级为人类的帮手。

第三,AI应用场景的选择正在从IT部门向业务部门快速普及。

第四,今天的IT架构正在为明天的业务发展与组织变革服务。

生态伙伴协同   全面引领产业新变革

本次,华为联合十余家企业发布了AI创新解决方案。面向制造行业,华为联合中国信通院、罗兰贝格、清华大学等机构发布《工业与AI融合应用指南》,通过系统性分析为企业提供AI落地方法论。在行业成果方面,本次共发布了六个行业创新成果:

广汽云车机解决方案依托华为云以开放平台打破传统车机封闭壁垒,助力广汽实现汽车座舱屏幕体验升级;

美云智数与华为联合的AIGC智能化解决方案;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华为联合的异构人形机器人工业服务场景训练场解决方案;

中国海诚与华为联合的工程知识大模型平台;

正大CPAXTRA与华为联合的边缘算力智慧零售方案;

联发与华为联合的新青年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面向全球,峰会还发布了2025全新打造的全球八大样板点,包括广汽智能化创新样板点、江淮尊界智慧工厂样板点、天虹数科智慧零售样板点、美宜佳控股全店智能样板点、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智慧文旅样板点、西班牙Meliáz智慧酒店样板点、温氏集团智慧养殖样板点、风神轮胎智慧工厂样板点,这些样板点将进一步促进行业交流,加速智能化落地。

“数智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当工厂实现‘超柔性定制生产’,当AI助力研发创新获得业界大奖,当企业靠数智化实现降本增效的稳步突破,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刘超强调。

据悉,今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巩固工业经济基本盘。其中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涵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及化工行业。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也透露,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人工智能+”将加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华为将继续与生态伙伴协同创新,不仅在制造业,更在零售、建筑等广泛行业中共筑智能体,共建新生态,共赢数智未来。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