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政策。民企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精准施策的切入点。面对困难挑战,企业"出题",政府"解题","作答"成绩,由企业评判。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我为民企办实事"栏目,记者深入民营企业采访调研,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听取企业的心声与期待。
实招一:响应行业个性需求,淄川推动业务一网通办
位于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出口菌棒约4500万棒、出口额达3.5亿元,几乎每天都有十几批菌棒发往世界各地。然而,自2023年国家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出境监管后,办理出口审批手续成为企业头疼的问题。
"以前,我们专门有一个业务员负责这些手续,先邮寄相关申请材料到省农业农村厅,省厅审核审批后再将纸质证邮寄给我们,一来一回,一个周时间算快的。"七河生物国际业务物流部经理戴安国说,办完证以后,再去海关审核,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菌棒就只能滞留在港口。
用木屑等原料配制成载体,接种上菌种、培养出菌棒,然后出口到国外,再生产出香菇等各类鲜菇,这是七河生物创新的"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模式。
但是,由于菌棒里的菌种属于种质资源,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如出口菌棒,需要先向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申请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且"一批一单",也就是出口一批就需要申请审批一次,然后出口申报时再提交海关核销。
七河生物遇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的一次行政审批服务开放日活动上,食用菌行业企业代表将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反映出来。
怎么解决?在调研的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与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省大数据局联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与海关出口业务联网审批,打通了企业出口菌种的"最后一公里"。
具体做法上,企业工作人员登录省政务服务平台,在"食用菌菌种出口审批"事项办理专区线上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省农业农村厅受理审批并制发生成电子证照。在这一环节,减少了纸质申请材料和审批表的邮寄办理时间,平均每件缩短3—4天。
而后,省农业农村厅通过省电子证照系统实时推送给海关,海关可自动识别报关单备注信息中的种质资源证书编号,根据编号自动调取实现即领即报、即报即审、即审即放,从以往需要2天的办理时间缩短至秒放的"零待时"通关。
此外,电子证照数据联网后,可自动验核农业农村部门出具证照信息与企业申请通关提报的电子信息的一致性,减少纸质单据可能存在的信息错误,节省信息核实、邮寄换单等纠错时间。
"现在来看,最快的话,今天接到订单,接着提交审批申请,基本上后天就可以从港口发走了。这样一来,我们企业不仅省了人力等,最主要的是客户的订单可以及时接、及时发,企业竞争力也大大提升了。"戴安国说,企业位于外省的一家子公司现在还是纸质申请审批的流程,当地也正在学习推广山东的这一改革举措。
实招二:工业用地"先租后买",新泰盘活项目一举多得
8月14日中午,山东瑞泰玻璃绝缘子有限公司新改造的职工食堂,400多名工人正在吃午餐。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摆放着新泰市检验检测中心的精密实验仪器。
空间的重构,源于瑞泰公司迫在眉睫的发展困局。作为新泰做大培强工业企业和泰安市重点企业,瑞泰特高压钢化玻璃绝缘子订单火爆,产能不足。一个投资1.2亿元的数字化技改扩规项目亟待上马:规划新建万平方米厂房和智能立体库,目标年产600万片绝缘子、年创5亿元产值。
然而,企业厂区已无立锥之地,扩产空间从何而来?
"当时,老厂周围已经没有合适的闲置地,要建新车间只能到距离更远的园区,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公司总经理助理冯艳龙说。公司还曾考虑到江西建厂,但跨区域建立新厂,从拿地到建成投产,少说也得三四年,企业发展等不起。
新泰市相关部门调研后发现,与瑞泰一墙之隔的"邻居"新泰市检验检测中心,设备需要升级换代,原有厂房的空间和设施也制约着业务拓展。
于是,瑞泰的扩产难题有了解决思路:检验检测中心整体腾退,原办公楼变身瑞泰新总部,实验楼、计量楼改造为餐厅、宿舍及研发中心。
腾退的过程并不顺利。这片土地产权归属市属企业新泰市金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性质为商业用地。更棘手的是,土地及房产已被抵押,作为一笔需从2025年起分8年偿还的长期贷款担保物。抵押状态和用地性质,像两把大锁锁住了常规的产权变更和工业用地购买通道。
新泰市委、市政府统筹指挥,金质公司、检验检测中心与瑞泰反复磋商,找到了"先租后买"的路径:瑞泰先行租赁园区8年,待贷款还清、土地解押后,再启动土地变性及正式购买程序。
检验检测中心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为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他们看过血站、学校、医院、派出所等十几个地方,但都因规模太小放弃。最后,检验检测中心在旧址对面的大健康产业园,租下了园区的标准化厂房。新泰市通过国资平台统筹,解决了检验检测中心的搬家费问题。
之后,检验检测中心搬迁加速推进:2024年11月初,办公楼、车间、公寓楼率先腾空,交付瑞泰作为办公场所;今年2月底,实验楼部分区域完成搬迁,变身瑞泰职工食堂;今年年底,实验楼、计量楼将全部搬离,改造为企业仓储、研发中心及合伙人办公空间。
"我们原来的办公场地第一时间拆迁建设新厂房,如今新生产线已经点火试生产。"冯艳龙说,新上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半成品产能预计提高70%。
对检验检测中心而言,搬迁至大健康产业园后,也迎来整合升级机会。中心正谋划建设综合性、高水平检验检测园区。
实招三:巨野引导科学定标,企业领跑行业标准
产业园的山东力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质检员正依照全新的《木质平托盘》标准,对下线的产品进行检测。这份由该企业主导起草的标准,其核心内容已纳入国家标准《木制底盘》。
"托盘行业长期面临规格五花八门的痛点——不仅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就连同一连锁品牌的不同门店,所用托盘标准都可能存在差异。"力乐包装董事长史法龙直言,这不仅给生产环节增添诸多麻烦,更在托盘流通的各个环节设下重重阻碍,影响了物流效率。
力乐包装主要为生产流通性企业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产品分为木质平托盘、木质包装箱、塑料托盘、塑料中空板四大板块。此前,力乐包装也面临标准困境:生产全凭客户合同要求,质量控制标准零散杂乱、不成体系,缺乏正式的产品执行标准,制约着企业的规范发展。
此前,一批出口货物运抵海外码头后,因使用的木质平托盘发霉被全部拒收并销毁。"客户索赔,说我们没有将托盘各部件含水率控制在20%以下,由于当时没有企业标准,我们最终败诉,承担所有损失。托盘货值5万元,我们赔偿了100万元。"力乐包装副总经理吕永平说。
这场"无标准"引发的损失,让力乐包装意识到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紧迫性。然而,从零开始搭建标准化体系并非易事。
2024年,巨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入企走访时,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和对标准化生产的迫切诉求后,随即带领专业团队深入车间,开展点对点帮扶。
"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条件千差万别,对托盘的规格、材质等要求各有侧重;再加上上下游产业链流通场景复杂,仓储、运输、装卸等环节对托盘的适配性需求多样,协调平衡这些多元诉求本身就是一大难题。"巨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和标准化监督管理股股长董奇说。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帮扶团队从木材选材的含水率、锯材缺陷值,到成品承重的极限测试,逐环节拆解产品特性;沿着组装加固、质检出厂、包装运输等全流程,对每个生产节点的操作规范、每项质量控制的检测指标进行全面排查与系统梳理。"小到固定用的钉子规格型号,大到成品的尺寸公差,我们都逐一记录、分类梳理,就是为了直观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瓶颈和质量短板。"董奇说。
为了让制定的企业标准既贴合生产实际,又具备科学规范性,帮扶团队还查阅了大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生产设备条件、技术工艺水平等具体情况,与技术团队展开多次研讨,对每一个条款、每一项参数逐字逐句打磨,共同起草《木质平托盘》企业标准初稿。帮扶团队还牵线搭桥,对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标准初稿进行指导。
力乐包装凭借《木质平托盘》企业标准,入选2024年全国第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成为菏泽市首个荣获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的企业。
"我们从行业‘追随者’跃升为‘领跑者’,不仅实现了木质平托盘在行业运输中的对等互换,降低了运营成本、缩短了周转周期,更推动了托盘循环利用。"史法龙表示,更关键的是,他们凭借标准优势打开了国内外市场,木质平托盘销往全国各地及10多个国家。(来源:大众新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