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高娟
在江苏盐城黄海之滨,一艘长139米的货轮“和谐发展1”正静静停泊于滨海港北区通用码头。尽管此时尚未装载货物,但几小时之后,它将承载1.6万吨金黄小麦启程驶向广州。
“只有货物通了,物流通了,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滨海打造成淮河的出海口。”9月18日,中国工业报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盐城,深入探访盐城港滨海港(以下简称“滨海港”)。如今,滨海港正多措并举,全力打通淮河出海的“黄金通道”。
百万吨粮区的出海口革命
“滨海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射阳、响水、涟水等地均为重要粮食产区,年产量超百万吨。”盐城港滨海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盐城港滨海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斌介绍。
9月18日,“和谐发展1”正停泊于滨海港北区通用码头。
然而,庞大的产量背后曾隐藏着物流瓶颈。以往,这些粮食需经内河转运至长江口岸,经历“小船转大船”的复杂流程,不仅组织难度大,还带来较高的货损与物流成本。如今,以“和谐发展1”即将运载的1.6万吨小麦为例,它们从周边农田收割后,可直接运抵滨海港粮食储备仓,经统一整理调配后,由海港大船直发广东。这一转变显著压缩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综合成本,提升了整体效率。
自去年起,滨海港区业务团队持续开展粮食专项揽货,走访滨海、响水、阜宁、建湖、大丰、淮安等多地粮食贸易商、饲料加工厂和粮油企业,邀请意向客户实地考察仓储物流园与海港码头。截至目前,港口已与七家粮食客户达成合作,仓储物流园小麦库存突破七万吨,并持续攀升。
这一变革正深刻重塑区域物流格局。滨海港已成为周边粮区外运的核心枢纽,推动淮河流域农产品更快捷、更经济地走向全国市场。
“黄金水道”迎来出海口
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是江苏沿海少数可建10-30万吨级码头的天然深水良港。数据显示,港口规划泊位78个,设计吞吐能力达2亿吨,目前已建成堆场67.77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库8座共10.76万平方米、汽车堆场45.35万平方米。
滨海港。
据杨斌介绍,主港池作业区、海河联运作业区及仓储物流园作业区已正式投入运营。“去年,滨海港区自营吞吐量达1931万吨,今年预计突破2400万吨。”他表示,“目前,港口已开辟至南非、迪拜、阿联酋的远洋航线,近洋航线覆盖越南、印尼、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
港口功能也在持续拓展。从最初中转砂石、镍铁、粉煤灰等七类货物,到2025年将新增煤炭、粮食、商品车、矿石等货种,滨海港正朝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大步迈进。例如,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港口正加速推进大件码头建设,以满足上海电气、海利重工、远景能源等海工装备企业的发运需求。
作为横跨豫、皖、苏三省的千年黄金水道,淮河正迎来航道复兴的重大机遇。预计到2030年,淮河将实现全线高标准贯通,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串联沿淮29个城市、1.5亿人口,形成一条连接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的“水上高速”。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滨海港正全力推进多个关键项目。杨斌在采访中透露:“主港池北区通用码头三期、液体散货码头一期等工程加紧建设;海河联运作业区将新建6个1000吨级泊位,实现港内货物高效转运;仓储物流园除现有10万平方米经销商仓库和10万吨粮储仓外,还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容提质。”
“只有货物通了,物流通了,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滨海打造成淮河的出海口。”杨斌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未来滨海港将继续深化与沿淮城市合作,构建紧密物流联盟,通过优化航线、提升通关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绿色的物流通道。同时积极拓展港口功能,培育临港产业,构建“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发展格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