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得住、通得快”!常熟“市采通”激活外贸新业态 | 活力中国调研行

作者: 高娟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18 11:4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高娟

9月17日,中国工业报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常熟,实地探访了江苏中服焦点跨境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创新打造的“市采通”平台。该平台通过打造贸易监管、服务、促进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以“管得住、通得快”的智慧监管与服务模式,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外贸碎片化难题,成为激活外贸新业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力量。

创新监管模式,破解外贸碎片化难题

常熟不仅以一城山水的优美生态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著称,更以其优质充沛的发展要素和面向未来的发展空间,长期位列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强梯队。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常熟港等开放平台,这里的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深度链接全球市场,持续彰显着开放型经济的活力。

“市采通”已服务4.4万家中小微企业、贸易通达179个国家。

“市采通”内部环境。

而“市采通”平台的创新实践,正是这片热土上绽放出的又一朵改革创新之花。自2019年上线以来,该平台出口总额超950亿元,服务4.4万余家中小微外贸主体出口至179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被商务部列为地方稳外贸稳外资典型案例。

“中小微企业作为外贸经济的‘毛细血管’,外贸业务呈现‘小额、高频’碎片化特征。在新业态碎片化贸易模式下,海关监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熟海关监管科科长吴明杰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商品种类繁多、单证数量巨大,传统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需求,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寻求突破性解决方案。

常熟市采通平台运营总监高业超指出,面对这些难题,“市采通”创新性构建了“双平台联动”服务模式,开展融入式监管。“平台通过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直连,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要求融入平台运行,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端口,在实现数据保密的基础上,便于监管部门开展查询分析,实现监管整体性和协同性。”

“这一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监管效能。”吴明杰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市采通”创新实施前置查验机制,通过GPS定位和影像采集技术实现远程监装,确保货单相符、货物合规。同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整合税务、外汇、海关等多维度数据,形成精准的“企业画像”,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吴明杰介绍,在商品准入管理方面,“市采通”还建立了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通过“红黄绿”三色通道和正负面清单管理,既保障合规商品的快速通关,又有效防范禁限类商品出口风险,实现“管得住、通得快”的监管目标。

据悉,“市采通”上线风控模型61个,整理风控数据字典21万条,能够有效拦截侵犯知识产权、管制类物品和危险品申报不规范等风险,实现系统层面的风险甄别和预警。

赋能中小企业,构建合规经营新生态

“‘市采通’平台的一大核心优势,是强化源头管理、引导中小微企业合规出海。”高业超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积极推动国家试点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切实破解碎片化贸易出口难题。”

“市采通”在企业准入和实人认证环节,对接多部门公开数据及第三方信用平台,从供货资质、守法合规、业务风险等多个维度,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实地验核,对商户及货源企业实施精准信用筛选,真正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

“用了‘市采通’之后,做跨境贸易明显更安心、更省心!”常熟市莫城街道劲义词服饰商行负责人陈跃感慨道。

在陈跃看来,“市采通”的价值体现在资金更安全、物流更快捷、结算更高效等诸多细节中。

陈跃举例,以往,与菲律宾客户交易时,收款方式极不规范。现在,通过“市采通”的对公外币账户体系,回款不仅安全,还非常及时。

物流效率也大幅提升。据陈跃介绍,此前货物发往菲律宾需时约半个月,如今通过“市采通”4天即可抵达马尼拉。

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市采通”还开辟了多条跨境物流专线。例如,常态化运营的“常熟-韩国东大门”服装专线,每日发往威海、连云港口岸,搭乘“中华轮渡”次日抵韩,当晚服装就能上架销售。目前,服装类出口已占平台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成功助力大量小微商户“零经验”出海。

结算环节亦实现突破。“以往拼柜出口只能收取人民币,现在可通过平台收取美元并当天结汇。”陈跃说。

高业超向中国工业报介绍,“市采通”积极推动金融与税务服务一体化,赋能中小微企业稳健“出海”。平台支持商户直接在属地银行开立本外币一体化结算账户,实现在线自主收汇、实时结汇,极大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平台联合税务部门推动市场经营户依法纳税、自主登记并获取完税证明。截至目前,平台商户税务申报率达到100%。

不止于基础结算和税务服务,“市采通”还与多家银行合作,创新推出远期结汇等金融衍生工具,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汇率波动风险,实现财务成本可控。这一系列举措,真正构建了从收汇、结汇、纳税到风险对冲的全链路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提供坚实后盾。

输出江苏经验,激活外贸发展新动能

“市采通”正在将“常熟经验”变成“全国样本”。中国工业报在调研中获悉,这一起源于长三角腹地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已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关键力量。

据介绍,该平台在江苏省内建立了11个联动服务中心,实现联动出口额25亿美元。同时,在广西凭祥、云南瑞丽、重庆大足、河北唐山、江西景德镇、新疆乌鲁木齐等六个地区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模式”。

“市采通”并未止步于此。为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平台与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借助浦东的政策优势、人才资源与国际化环境,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

更引人关注的是,“市采通”正积极融入国家“丝路电商”战略布局。通过参与丝路电商伙伴国在贸易信息共享、数据交互标准等方面的规则制定,并在电子支付、电子发票等数字化应用领域开展深度探索。目前,平台已成为服务长三角、助推数字贸易发展的代表,以实际行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高业超说:“‘市采通’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关、汇、税全业务闭环,目前出口额已占江苏其他贸易出口总值的80%,是全省外贸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引擎。”

“市采通”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江苏在外贸转型升级中的先行示范作用,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展现出中国外贸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实力。

作者:高娟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