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共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9月16日至18日,江苏南通,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在这里开幕。这次展会展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500家,观众突破3万人次。
船舶海工产业是落实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目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在新一轮上升周期中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顶住了外界的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数据显示,1-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8%、70.2%和65.6%,连续16年保持世界第一。充分彰显了我国船舶海工产业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江苏最具产业标识度、首位度,最能体现因地制宜、凸显比较优势的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造船市场份额占全国超45%、占世界超25%,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海工装备建造规模约占全国1/3。江苏省已建立研发设计、造修船、海工装备、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南通、泰州、扬州3市集聚了江苏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2024年,通泰扬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8%,占全国比重达45.7%,较入选国家级集群时提升了2.5个百分点。
江海潮生,千帆竞发。江苏南通市滨江临海连上海,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166公里江岸线与276公里海岸线,锻造了这里船舶制造业的先天优势。
2022年,南通牵头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南通市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建成交付了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批量交付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品牌船型。“南通方案”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产业聚势擘画集群发展新蓝图
图为:惠生清洁能源总包的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NGUYAFLNG
图为: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建造的全球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城市名片、产业地标。历经上世纪70年代交通部南通船厂批建、90年代中远川崎落户,特别是新世纪二十多年来的加速发展,南通市逐步走出了一条由修船、造船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高端配套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之路,建成交付了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极地探险邮轮、智能FPSO等一批“世界最大”“全球首制”“全国首座”。
今年8月26日,由惠生清洁能源总包的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NGUYAFLNG,在南通正式启航。从合同签署到装置起航仅用33个月,该项目为国际海洋能源项目执行树立了新标杆。作为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的“利器”,FLNG被誉为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惠生清洁能源是目前我国唯一具备FLNG总包承建能力和拥有交付记录的企业,自2004年落户南通以来,顺应优江拓海、向海发展趋势,先后在沿江、沿海布局两个大型海工建造基地。
以南通为战略支点,一批包括惠生重工在内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正加速集聚,逐步成为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集团、振华重工集团、中集集团、厦门象屿集团等央企、大企业集团在通重点布局,日本川崎重工、新加坡海庭、三菱重工等也以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在通投资,显著增强了南通在船舶海工领域的产业号召力,形成了辐射广泛、协同紧密的产业集群效应。
目前,南通市已初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在新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建造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今年1—7月,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79.9亿元,同比增长6.8%。
链动江海锻造优势产品硬实力
图为: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建造世界最大海上换流站
图为: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浚广”轮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N999TortueFPSO是英国石油公司bp在中国的第一个FPSO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跨入世界一流海工EPCC的领域;
招商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18万方LNG运输船是招商工业承建的首艘大型LNG运输船,由招商工业旗下Deltamarin船舶设计公司和海门基地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招商工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诚100”和“至臻60”,集高效运维、绿色运维、智能运维、安全运维于一体,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两船都配置了主动波浪补偿栈桥,其中“至诚60”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台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可伸缩栈桥的应用,且该核心配套产品是由同在南通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实现了核心配套的国产化替代……
数据显示,2024年,南通市船舶海工产值规模达到2115亿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增长40%以上。南通船舶制造规模、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10和1/4。
当前,南通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覆盖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全环节。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与延伸,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一方面,产业形态加速从传统船舶制造向高端船舶、海工装备及豪华邮轮等领域迈进,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的总装集成能力不断提升。海工装备已全面进入海洋风能资源开发领域,正积极进军海洋牧场、海洋矿产等装备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政田重工、润邦重机、振华传动、力威机械、海兰信、丹华海洋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持续增强船舶海工产业链配套能力,逐步构建起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当前,卫华海装、海龙重工等项目已陆续进入投产阶段,启东惠生海工、韩通深远海装备、豪迈重工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2022年,南通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由南通市牵头的通泰扬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成为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唯一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三市齐心协力,共创蓝海经济。2024年,通泰扬三地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3290.8亿元,同比增长18%。
创新引领激活产学研用新动能
图为:振华南通分公司马达加斯加轮胎吊发运
图为:招商局重工-海洋石油123FPSO
近日,中交集团两艘35000m3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吉水仪式在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该型船为国内首创、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是我国海洋装备高端制造的又一里程碑。依托振华海工30万吨级超大型船坞的独特优势,项目创新采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模式,同步部署两条独立生产线和两台500吨龙门吊,构建高效“双船并行”建造网络,实现整体建造效率提升约20%,显著缩短了高端船舶建造周期,为我国海洋重大装备建设注入新动能。
今年4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牵头下,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并已实现常态化运作。8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海洋装备创新发展中心”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南通分中心”同步揭牌,聚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与高层次海洋人才培育水平。引人注目的是,该院牵头推进的国家级船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于今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目前,研究院重点开展船舶工业数字孪生子平台建设,全力推动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同时,积极共建零碳船舶动力中试平台,为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创新是驱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这一动能引领下,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推动大型工程船舶建造能力跃升,全速挺进深蓝。南通已初步构建起以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招商局重工、中天海缆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江苏省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诺德瑞海工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与设计企业协同支撑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
南通市围绕智能船舶、深海技术、绿色能源等前沿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累计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20余项,在新型海工装备(半潜式平台、FPSO等)、高技术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船舶等)和高端特种船舶(如超大型挖泥船)等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国内空白填补,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船舶海工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赋能构筑融合发展强支撑
图为: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24188标准箱集装箱船
图为:象屿海装“吉象”型64000DWT散货船
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不仅需夯实硬件基础,更需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体系。南通市从政策环境、金融服务、国际合作等多维度综合施策,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在政策引领方面,南通市系统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十五五”规划与编制,起草《南通打造“海洋装备之都”行动方案》,聚力建设集先进制造、高端配套、创新服务与人才集聚于一体的“海洋装备之都”。2024年9月,南通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正式揭牌,推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高端业态集聚发展。同时,加快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达索船舶海工数字化赋能中心项目成功签约,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先进制造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金融服务方面,南通市成立外贸集团,通过融资担保提升总装企业保函额度,释放企业承接国际订单潜力。举办船舶海工行业供需对接活动,强化本地配套服务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助力构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以来,南通市累计组织30场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活动,为超2000家企业搭建高效对话平台,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国际合作方面,南通高规格举办船舶海工产业展,今年吸引超500家企业参展,包括来自芬兰、荷兰、法国、日本等60余家境外企业,以及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等国际知名机构集中亮相,持续放大展会溢出效应,推动自主船舶品牌与海工装备配套走向国际。南通市在德国汉堡2024年全球海事展期间成功举办船舶海工产业恳谈会,向60余位国内外行业代表推介南通发展新机遇。
长风浩荡,江海奔涌。江苏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面向“十五五”新征程,江苏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地区打造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全系列船型的世界级船舶产业集群”部署,更好发挥通泰扬国家级集群牵引作用,着力构建“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开放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船舶产业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世界级的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
作为领头羊的南通市,正以全新姿态拥抱未来,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蓝色引擎”正全速运转,澎湃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能,向更辽阔的深蓝全速进发,将会在江苏、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经济格局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敦君综合《南通日报》、南通市工信局文稿、图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