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被誉为“全球海事业风向标”的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MarintecChina2025)将于2025年12月2-5日在上海举办。在9月17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已成功举办21届。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已成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海事会展之一。尤其是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取得巨大成功,整体规模连续两届位居全球第一,这为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举办打下坚实基础。
全球造船业调整 中国船舶工业向好
当前,全球造船业正处于特殊发展阶段。自2021年起,全球新造船市场历经5年的持续增长,呈现出整体造船产能紧张的局面,但全球造船业已进入本轮“超级周期”的关键时期,受地缘政治、脱碳路径和行业产能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较大降幅。
中国船舶工业却逆势突围,国际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全球前列。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64.0%和57.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上半年,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也保持增长,按人民币计1760.4亿元,同比增长20.0%。按美元计约合2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企业效益也实现突破性增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告诉记者,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的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387.4亿元,同比增长72.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71%。
“不仅是利润创新高,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新船价格指数、营业收入等指标上也创历史新高。”谭乃芬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在51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比上年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在2.3亿载重吨以上。
展会规模升级 参展商创新高
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全球海事行业的发展需求,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筹备工作成效显著,规模与参展阵容均创新高。据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外方组委会主席、亚洲英富曼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康康介绍,本届会展总展览面积预计达11万平方米,吸引全球超过2200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16个国家和境外地区展团。
从参展企业来看,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悉数亮相,彰显展会全球吸引力。国际企业方面,韩国hd-现代、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意大利芬坎蒂尼、挪威乌斯坦等整船设计与制造企业;埃维能、瓦锡兰、罗尔斯罗伊斯、ABB、康明斯等动力系统企业等确认参展。国内企业方面,中国船舶集团、中远海运、招商工业、振华重工等龙头企业继续亮相。而由上海交大、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组成的高校展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中方组委会主席邢文华称,本届展商还呈现出老展商纷纷扩大展位面积,新展商踊跃参展的特点。与上届相比,新参展企业达到报名企业的20%,其中不乏“单项冠军”“小巨人”等境内专精特新企业,比如着力液化气船产业链、新材料领域、专用通信技术设备等领域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挪两国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挪威成为本届会展主宾国。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将组织高级别政府代表团与企业界领袖出席,进一步深化中挪海事领域合作;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宋韬透露,挪威国家馆几个月前已被30多家公司预定一空,预计届时将有40家挪威企业参展,成为展会国际合作的重要亮点。
聚焦绿色智能转型 打造多维交流平台
为精准呼应全球海事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趋势,本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从展区设置、论坛议题到办展理念,全方位聚焦行业热点,打造多层次交流场景。
在展位设置上,本届会展继续设立“邮轮内装专题展区”并新增“未来能源专题展区”。邮轮内装展区位于N3馆,设开放式论坛区。有关企业和展团将举办专题论坛,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亦将组织会员单位展示与交流。外高桥造船公司拟举办邮轮装备论坛。
未来能源展区横跨N4馆与W1馆,集中展示全球海事新能源企业与技术。N4馆特设交流区,以圆桌讨论形式举办多场专题研讨会,包括主题报告、燃料技术、风能与太阳能、电气化及核能应用五个专题分场,深入探讨能源转型的前沿创新与实施路径。有关单位还将举办相关产品发布与南通市专场活动。
在办展理念上,展会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首次提出#MarintecCares倡议,会展本身也将通过减少展台搭建材料、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采用数字化替代印刷品等举措,切实降低环境影响。
作为中国海事界与全球海事界交流的平台,202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充分发挥主场之利,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全球海事界深层次合作与交流,为未来全球海事业绘制清晰蓝图与实践路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