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年出口1.3亿件,山东威海跑出服装界的“隐形冠军”

©原创 作者: 马永和 发表时间:2025-09-17 16:20
分享到:

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长安街的方阵迈着整齐步伐走过时,那雄浑有力的步伐声仿佛是时代的强音,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心潮澎湃,目光紧紧追随。

与此同时,由3000位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的歌声,回荡在阅兵场上空。他们身上穿着的演出服装沉稳大气,与庄严的仪式完美契合。而这些团员身着的演出服装,正是来自威海的服装企业——迪尚集团。

三十余年深耕纺织,迪尚将"中国制造"的严谨注入每一寸面料、每一道缝线,从阅兵演出服的精准交付还到日常服饰的高效生产,从基础的OEM加工到全球领先的ODM设计制造,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1993年,朱立华接手了仅有两间租赁办公室的威海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这便是迪尚集团的前身。公司初期仅有一张办公桌,依靠拿订单、代加工为生,利润微薄,挣的都是"汗水钱"。

怎么办?改!

首先在客户端,朱立华选择主动出击,接客户、谈订单、自己打样、自己送货。其次在扩张策略上,通过整合"别人不要的工厂",打造成自己的协作厂。1994年,迪尚并购了濒临倒闭的威海市第三毛纺厂,第一年产能直接翻倍。

迪尚的真正转折点是其从OEM向ODM转型。

        迪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华

朱立华认识到单纯依赖代工的模式难以持续,于是决定成立设计团队,从单纯的"帮你做",变成了"替你设计";其次通过引进日本资金和技术,迪尚成立了华蔚、冈本两家牛仔工厂,在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接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再者,迪尚通过收购海外公司,获得了优秀的国外设计和技术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迪尚还成立了中国服装设计创新中心,汇集了国内外优秀设计师资源和面辅料供应商,进一步增强了设计研发能力。从创建服装设计师众创空间,到配备版型师、工艺师和样衣制作人员,再到建设小批量生产线,逐渐推动了ODM业务的发展。

迪尚不再只是客户的代工厂,而是能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全套解决方案。这种转型,是迪尚成为"调度中枢"的基础。

迪尚的成绩离不开出海,自1994年获得首张日本20万件衬衫订单起,朱立华便开启了全球化征程。

在设计端,迪尚早早跳出"国内设计、海外销售"的传统模式,在全球布局了海外设计中心,覆盖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主要消费市场,同时配套海外销售与服务办事处。这些设计中心不只是"画图纸"的机构,更是迪尚捕捉市场趋势的"前哨站"。

在生产端,迪尚采取"靠近市场+成本优化"的双轨策略。在2012年,它就开始在缅甸、柬埔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布局生产基地,这些基地不仅能依托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控制生产开支,还能借助东南亚的关税便利,快速对接欧美、日韩等市场的订单交付需求。

 

                  迪尚柬埔寨工厂

目前,从订单规模来看,迪尚每年出口服装超1.3亿件,且出口业务里95%都是更高附加值的ODM订单——不是简单按客户图纸生产,而是从设计、打样、选料到生产交付全程主导。

凭借这样的能力,迪尚长期服务于GAP、ZARA等国际品牌,甚至成为它们"复杂订单"的首选合作伙伴:无论是需要快速响应的电商爆款,还是对工艺要求严苛的功能性工装,迪尚都能精准承接。

当你走进迪尚大厦,面料中心集聚国内外4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的产品;1分钟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宽、腰围、腿长等数据采集;每天有成百上千件样衣通过3D+AI技术设计生成;样衣研发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7天以内……

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背后,是迪尚打造的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从面料选择、服装设计,到最终的成衣生产,迪尚已迈进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大门。

                 迪尚数据化中心

在国内市场,迪尚还搭建起涵盖职业装、工装、校服、医护服等多元品类的完备工装产品体系。同时,作为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迪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9月3日,迪尚带着3000多套"迪尚制造"礼服亮相天安门,事实上,这并非迪尚首次为国家重大场合量身定制。

从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青少年们朝气蓬勃的节日盛装,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上兼具保暖性与仪式感的定制礼服,再到承接国家级专业服饰,迪尚用一次次完美交付,证明自己早已成为"信赖之选"。

关于迪尚,关于朱立华,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藏在车间里24小时运转的数字大屏后,藏在海外设计中心捕捉潮流的灯光下,藏在每一次为国家重大场合赶制礼服时的深夜针脚里……

 

作者:马永和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