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字号“焕新”,济南益康交出“工业+文旅”时代新卷

来源:凤凰网山东 发表时间:2025-09-17 16:01
分享到:

在槐荫区美里湖街道,一座总投资1.5亿元、占地3.4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工厂于上月正式投产,成为山东老字号——济南市益康食品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益康”)推进智能化、绿色化与融合发展的全新基地。

透过观光工厂明亮的玻璃长廊,游客可以清晰看到省级非遗美食“葡萄软月”从手工包制到智能烘烤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配套建设的“益康非遗研学馆”与“糕饼文化体验馆”也在积极推进中。三者共同构建起集“工业生产、非遗传承、文化体验与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两馆一厂”创新模式。

这座新型文化地标,不仅是济南益康面对新时代的转型升级之作,也是其作为陪伴几代济南人成长的老字号,在成立近50周年之际,以自我革新交出的时代答卷。

不止于生产,一个“工业+文旅”新业态样本

斥资1.5亿元建设高标准的“花园式工厂”,源于企业对消费市场升级、传统产业转型、非遗文化传承以及区域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新厂区厂长韦玉君介绍,企业希望通过打造“工业+文旅”融合新模式,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实现从传统食品制造向“生产+体验+文化”综合体的跨越。

一方面,济南益康瞄准消费升级趋势,将花园式工厂作为品牌传播与消费转化的枢纽。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建立对品牌的信任、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转化为品牌忠实客户,形成“观看—体验—购买—分享”的闭环。

另一方面,企业借助智能制造推进技术升级,并通过透明化生产重塑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认知,让“看得见的安全”变成“葡萄软月”“九子荷香粽”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借助“益康非遗研学馆”与“糕饼文化体验馆”等平台,新厂区能让游客深入认识、了解非遗。“这不仅是对‘葡萄软月’等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的有效保护,更是企业融入济南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举措。”韦玉君说。

就这样,济南益康打破了传统工厂的“围墙”,以一个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工业+文旅”综合体形象,化为济南文旅版图上一处亮眼的新地标。

不止于观光,一场可感知的“沉浸对话”

而“工业+文旅”这一新模式的核心,最终落在可感知、可沉浸的“体验”之上。

穿过花园式的园区,透过长达上百米的透明参观通道,传统非遗技艺的匠心与现代食品工业的智能在这里交汇,清晰呈现在每位游客眼前。

一边是老师傅们手工包制着“葡萄软月”月饼,另一边是智能隧道式烘烤炉精准控制着温度与时间。这种“眼见为实”的体验,极大增强了消费者对企业食品安全与品质的信任。

在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益康非遗研学馆”和“糕饼文化体验馆”中,体验的维度则被进一步拓宽。

“我们希望游客在这里获得的远不止是一次参观。”韦玉君表示。在非遗研学馆,游客既可聆听传承人的讲述,也可在DIY教室亲手制作糕饼,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针对学生群体,新厂区还推出体系化的非遗课程与劳动实践体验。“通过这类活动,我们希望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文化自信,真切理解‘劳动创造幸福’的内涵。”

而对济南益康来说,推动“非遗研学”有着更深远的追求——它应当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品牌与消费者,连接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

这不仅将反哺品牌,助力这家“山东老字号”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永续传承,更意味着一种承诺:做一个有故事、有灵魂、有担当的文化品牌,更好地活跃在当下与未来。

不止于传承,一场古法新技的“握手言和”

这份承诺的践行,在其核心产品“葡萄软月”身上得到了极致体现。

老字号在新时代的出路,绝非简单地“吃老本”,也不是盲目地“赶时髦”。作为济南益康的招牌产品,“葡萄软月”,独特的风味是产品的灵魂。在走向现代化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企业成功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巧妙平衡。

必须恪守的古法,是“葡萄软月”的“魂”。不同于广式月饼以糖浆制作饼皮,“葡萄软月”坚持传统特有老工艺,口感更加松酥;馅心主料始终选用北纬40度新疆天山南麓的红提葡萄干,底料则是来自内蒙的夏波蒂马铃薯,融入核桃仁、桂花等辅料。全程手工包制,并以特定模具定型烘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本真之味。

而一系列智能技术的应用,则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隧道式烘烤炉,可自动设定并调节各阶段的温度、湿度与时间,彻底解决了传统烤炉因炉温不均可能导致的口感差异问题;自动化冷却输送系统和10万级净化车间,极大降低了微生物污染风险,为“透明生产”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全自动包装和智能分拣线也显著提升了出品效率与精度。

这场古法与新技的“握手言和”,使“葡萄软月”在规模化生产中品质愈发稳定,也为这一核心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止于服务,政企携手打造发展共同体

企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方沃土的滋养。对于济南益康而言,从蓝图走向现实的过程,让他们对“槐荫速度”与“槐荫服务”有了切身的体会,更体验到了一场政企同心、携手共进的高质量发展实践。

“槐荫区不仅拥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与我们高度契合的产业定位,更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韦玉君表示,“这一切共同促使我们选择将核心生产基地落户于此。”

最令企业印象深刻的是生产许可证的办理过程。他感慨道:“没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厂不可能如此顺利建成。相关部门多次主动上门,开展预检和指导,提前告诉我们‘哪里不行,该怎么改’,而不是坐等我们申报。”

在这里,政企超出了传统的“管理-被管理”关系,而逐渐发展为价值共创、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从高效的行政审批到主动的超前服务,槐荫区政府真正为企业扫除后顾之忧,让济南益康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创新与长远发展。

在济南益康新厂区门口,“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生意,真心实意交朋友”的牌子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企业48年未变的初心,也是其对这座城市和每一位支持者的真挚回应。

如今的益康,早已超越一家食品厂的范畴。它用“两馆一厂”的新模式,守护着城市的记忆,为自己,也为山东老字号们,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借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