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以“贴近生活的宣传、精准有效的引导、常态长效的机制”为三大抓手,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如今,文明新风已深度融入乡村肌理,群众在人情宴席、彩礼负担等方面的经济与心理压力显著减轻,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正悄然发生积极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能。
秋日的中华山村,清风伴鸟语,景致清新宜人。漫步村中,“邻里互助不攀比”“环境卫生共维护”等移风易俗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文明氛围扑面而来。村干部深谙“接地气才能入人心”,常利用村民傍晚纳凉、田间劳作的间隙,以唠家常的方式宣讲政策——用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的“土话”“实话”,将村规民约、卫生要求娓娓道来,让新风正气如春雨般无声浸润百姓心田。
“以前谁家办红白事,都得摆大席,一连闹好几天,既浪费钱,人也熬得受不了!”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中华山村村民李永香感慨颇深,“现在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实实在在给我们老百姓减轻了好多负担!”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新风尚的认可。
各村的“院坝会”,更是成为移风易俗宣传的“主阵地”。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圈,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聊出大道理,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探讨如何抵制滥办酒席、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在瓮背村的一场移风易俗“院坝会”上,村民们踊跃发言,与村干部共同为遏制高额彩礼、整治乱办酒席、弘扬文明新风出谋划策。村党支部书记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围绕破除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展开宣讲,倡导简化婚庆仪式、创新婚礼形式;同时延伸讲解家风传承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清晰阐述婚姻观念更新的现实路径,引导村民树立理性婚恋观与现代家庭理念。
“党员带头,群众才会跟着做。”敖寨乡党委分管负责同志介绍,乡里始终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必须严格备案、率先简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与党员志愿者则动态掌握辖区红白事信息,及时上门开展引导工作,持续推动群众观念转变。与此同时,乡里通过完善制度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宣传、教育、监督各环节责任,推动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上下联动、长效治理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的敖寨乡,移风易俗已不再是“挂在墙上的规矩”,而是化作村民发自内心的行动选择。文明新风如细雨浸润沃土,正绘就出一幅乡风淳朴、邻里和睦、生活美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肖凤娇 丁飞琼 王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