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动真格了!严打汽车行业网络水军、虚假测评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9-16 18:2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祁晓玲

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再添重磅举措。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此次多部门协同出手,直指当前车圈网络生态中的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舆论与市场环境“防火墙”。

《通知》的出台并非偶然。此前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一段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一道,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有了初步成效。他强调,“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划出红线

精准打击三类乱象

《通知》明确划定三大类重点整治问题,每类问题均细化具体违规情形,形成清晰的“禁止清单”,确保整治行动靶向发力。

一是严打非法牟利乱象。主要包括: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整治夸大与虚假宣传问题。主要涵盖三方面: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这一整治方向与此前行业呼声高度契合。9月5日,中国广告协会便发文指出,一些汽车厂商在广告和营销宣传中的问题引起公众质疑,如片面强调辅助驾驶功能,使人误解辅助驾驶就是自动驾驶;夸大自动驾驶功能,称可以在多种路况下实现自动变速,使用中却存在诸多限制。

中国广告协会强烈呼吁汽车厂商在市场营销中再不能无序“自由放飞”,一方面依赖虚假宣传等内卷形式进行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违背基本商业原则,大量拖欠广告和营销费用,破坏汽车行业、广告营销行业正常生态环境。

三是重拳治理恶意诋毁攻击问题。具体包括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迅速响应

呼吁回归价值竞争

《通知》发布后,车企迅速表态支持,形成“抱团”维护行业生态的共识。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其社交媒体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内容,并评论道:“好事!支持!拥护!”。此前,他也曾在微博上公开呼吁“良性竞争推动行业进步,恶意贬损伤害生态”。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发文称,一些网络乱象严重扰乱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对民族汽车品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的是行业的未来。

卢放还表示,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沃土,也更有利于为用户创造价值、维护用户的利益。只有当真实、准确的信息得以清晰传递,用户才能免受虚假宣传和恶意攻击的误导,清晰洞察产品的真实价值,基于事实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正确选择,享受消费过程的愉悦。同时,也让真正的好产品、好服务被看见、被选择。

卢放强调,岚图汽车将加强自律,接受监督,积极配合,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营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呼吁:坚持长期主义,将目光放长远,坚持创造价值,把资源和智慧聚焦于“明处”,以技术争高下、以创新拓市场、以服务树口碑、以价值赢信任,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走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9月12日,极氪法务部也发布声明,自极氪9X开启预售以来,已经监测和查证到46个MCN机构旗下的超过230个账号集中发布针对极氪9X的抹黑攻击和造谣内容,已经固定证据,并向司法机关递交诉讼材料,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鸿蒙智行法务也在其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将持续响应国家“清朗”“净网”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络黑公关等网络乱象行为,维护健康网络营商环境和品牌合法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记者,《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将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记者表示,本次整治通过遏制价格战,车企转向技术研发,推动车企将资源从“价格厮杀”转移至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回归“技术+品牌”的价值竞争本源。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环境将更注重真实价值——技术创新带来更优产品体验,品牌建设推动品质提升,同时虚假宣传、恶性竞争减少,消费者能更理性地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市场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最终实现“一起赢”的高质量发展。

监管加码

多方协同构建长效机制

事实上,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监管已呈“持续加码”态势,此次专项行动是对行业乱象的集中治理,更是长效规范的重要一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理事长董扬此前表示,对于“黑公关”、水军现象,企业过度宣传,检测机构过度商业化的测试行为都需要及时制止并纠正。在当前这些主要问题缓解后,政府部门还应该关注市场出现的新内卷现象,这是长期的博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认为,要引导行业企业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看待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的产业变革,以技术进步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以产品质量筑牢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石。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建议,行业应建立自律机制,以创新和质量实现突围。同时汽车企业应强化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质量管控,建立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将上下游企业纳入体系内。

对于如何形成治理合力,崔东树提出“企业—协会—消费者”三方协同的思路。他提到,在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中,企业、行业协会与消费者需形成“主体联动、功能互补”的协同格局,共同筑牢网络生态防线。

企业作为市场核心主体,需强化自律意识,通过签署自律公约、设立专门维权部门等方式,抵制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等乱象;同时依托第三方机构验证产品性能,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杜绝选择性披露,推动营销回归真实价值。

行业协会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制定自律规范、搭建投诉调解平台、开展行业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化解消费纠纷,凝聚行业共识。

消费者则需提升理性消费意识,通过留存购车合同、宣传资料等证据,投诉举报,选择正规渠道购车等方式,主动参与监督;同时借助消费教育提升识谣辨谣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三方协同发力,方能推动汽车行业从“流量争夺”回归“技术创新”,构建清朗网络环境与公平竞争生态。


编辑:马艳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