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石屏监管支局以金融知识宣传周为契机,打破传统金融宣传模式,以“非遗文化+特色载体”为抓手,将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非遗文化中“精益求精、久久为功”的匠心理念与反诈、金融知识普及深度融合,开展了一场兼具文化韵味与教育实效的宣传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金融守护的“双向赋能”。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70份,覆盖人群70人次。
巧手制书签,笔尖传递“金融温度”
支局职工以“传承非遗精神、传递金融知识”为核心,亲手参与非遗漂漆书签的调色、浸染、晾晒全流程制作,让每一张书签都成为独一无二的“非遗艺术载体”。在书签上亲笔书写“警惕陌生链接,保护个人账户安全”“远离高息诱惑,防范非法集资”等反诈警示语与金融知识要点,使书签化身承载知识的“移动宣传卡”。制作前,职工们深入研习石屏本地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核,将非遗传承的理念融入宣传准备,为后续与非遗传承人、群众的深入交流筑牢基础。

面对面讲解,金融知识“入眼入心”
活动当日,职工们走进石屏古城、文庙、袁嘉谷状元故居、博物馆等人文地标,面向游客、古城内的非遗传承人及商户开展精准宣传,特别与石屏豆腐非遗传承人“豆腐西施”进行深入交流。在赠送手工制作的书签同时,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常见电信诈骗手段与金融风险防范要点。“豆腐西施”称赞道:“这种宣传形式太贴心!既学到防骗技巧,又收获精美书签,放在店里、夹在账本里,每次看到都能巩固反诈知识,比单纯听讲印象深刻多了!”许多游客也表示,这张书签宛如“随身携带的金融安全卫士”,时刻提醒自己防范风险。


小载体大效能,绘就金融宣传新图景
此次活动以职工手工书签为核心载体,一方面利用其小巧易携、可反复查看的特性,实现“宣传不离手、知识随时有”的长效传播;另一方面通过精准触达特色群体的宣传方式,打破传统金融知识普及的单一模式,让防骗知识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场景。金融知识的注入为非遗物质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拓展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表达形式。

石屏金融监管支局以职工手作书签为纽带,以非遗文化精神为内涵,既有效提升了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又展现出基层金融监管部门创新服务、贴近民生的积极作为。支局将持续优化“非遗+金融”宣传模式,让金融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真正实现金融教育“活”起来、“传”开去。
(刘佳文/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