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山下的 70 年“挎包”史诗:从账本到智能终端的农信传承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9-16 08:24
分享到:

题记: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初心如磐。从驼铃悠长的古道到乡村振兴的新途,新疆农信人始终以“挎包精神”丈量天山的辽阔,用脚步串联起田间农场的金融血脉。一个挎包装的不仅仅是账本收据,更是几代人对“服务三农、扎根边疆”的铮铮誓言。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看那些踏遍绿洲戈壁的足迹,正是这平凡的挎包,背起了农村金融的使命,也背出了新疆的沧桑巨变。

粗布挎包:一心为民的初心

1972年11月,刚刚在莎车县信用社依什库勒信用社参加工作的艾麦尔·塔里普,有了属于自己的粗布挎包,包里装着账本和几沓用牛皮纸裹好的现金,还有收据、印台、复写纸。

这挎包陪伴着他一路风雨渡过了80年代。每年春耕时莎车县的棉农们开始在地里忙碌,艾麦尔·塔里普就每天背着挎包徒步赶三四十里路去田地头。那时的风沙季,走在路上,沙子往脖子里灌,眼睛都睁不开,他就把挎包护在怀里,生怕里面的现金和账本被吹坏。到了田间地头,他一笔一划地记着账:阿卜杜外力贷款5元,用于购买化肥、棉种,还款期限一年;艾尼瓦尔江贷款3元,用于购买棉种,还款期限一年……放完贷款艾麦尔·塔里普还要背着他的挎包赶回单位对账,以便第二天再去下一个地方。棉农们总是对他说:“多亏了你,有了这笔钱,棉田种下,孩子上学的钱就有着落了。”

这样的故事,在第一代农信人的岁月里,是再寻常不过的。那只粗布挎包,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农信人,一头连着老百姓。它见过戈壁滩的日出,也见过草原上的星空;它听过牧民吆喝牛羊的叫声,也听过农民丰收时爽朗的笑声。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背包,而是“三水精神”最朴素的象征。

帆布挎包:田间地头的情谊

1989年,艾买尔·依明在麦盖提县农村信用联社央塔克乡信用社参加工作。90年代,粗布挎包渐渐被帆布挎包取代,麦盖提县正在推广种植玉米,他就和师傅背着这只帆布挎包,泡在田埂上,帮农民算成本、测市场,还帮忙联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记得有一次,他刚到麦麦提农户家中,还没开口说话,麦麦提就兴奋地和他说:“艾买尔,要不是你当初给我贷了款,我哪有钱扩大我们家玉米地的种植面积啊!现在我一年能赚好多钱,家里还盖了新房子!”艾买尔笑着拍了拍帆布包说:“你肯干事,我们就全力支持!”

那时的帆布挎包里,东西比以前又多了不少,除了账本和现金,还多了存折、计算器等。他说:“以前放贷,只需要知道农民需要多少钱,现在不一样了,要知道农民的钱用在哪、能赚多少、怎么帮他们降低风险。”这只包陪他走过了数不清的巴扎、乡野,也见证了新疆农信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蜕变。

帆布挎包的年代,是新疆农信与新疆经济同频共振的年代。随着自治区的发展,新疆农信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从支持传统农业,到助力乡镇企业;从发放农户贷款,到服务小微企业,新疆农信人都是背着这些帆布挎包一步一个脚印、靠全心付出与客户结下了深情厚谊。

智能挎包:农信精神的蝶变

2019年7月,我有幸成为了新疆农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挎包”——只黑色的智能挎包。和前辈们的挎包相比,它更轻便,也更“聪明”,里面装着平板电脑、移动POS机等。带着它,不用再去翻厚厚的账本,不用担心现金安全,只要连接网络,就能随时随地完成开户、贷款、转账等业务。

记得刚入行的时候,我和同事们背着智能挎包,组成了“移动服务小队”,在喀什环疆、曙光商圈营销条码、POS机。商户王大姐着急的说:“货款打不出去,供货商不发货怎么办啊?”。我们用智能挎包迅速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她激动地说:“现在真的太方便了!以前要跑去银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业务,你们的包真是个宝!”

新时代的智能挎包,不仅是服务的升级,更是“挎包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用科技赋能金融,让服务更高效、更便捷,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前辈们的坚守——走村入户、倾听百姓的需求;扎根乡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自2024年起,喀什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党建引领+整村授信”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地区167个乡(镇)、2511个村的80.69万户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农户覆盖率达100%,授信授信金额达322.90亿元。此外,该行还设立了2416个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所有行政村,让广大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智能挎包的加持,更离不开一代代农信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

未来挎包:新征程上的眺望

我们即将迎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即将见证新疆农商银行的成立。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常常会想象,未来的“挎包”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它会更智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或许它会更轻便——变成一个可穿戴的设备,随时随地为百姓提供服务;但无论它怎么变,我相信,它承载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会变。

即将开业的新疆农商银行,将以更加雄厚的资本、更加鲜明的支农支小特色和更加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在天山南北扮演重要角色,让“智能挎包”深耕每一寸土地。

70年,挎包从粗布到帆布,从帆布到智能;70年,新疆农信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积贫积弱到金融主力。这只挎包,走过了戈壁沙漠,走过了草原绿洲,走过了新疆的每一片田野、每一个巴扎;这只挎包,装着新疆农信人的初心,装着老百姓的信任,装着新疆发展的壮阔诗篇。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知道只要我们背着这只“挎包”,不管它材质如何变化,但初心一直没变。这只“挎包”不仅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更连接着使命与民生,不仅诉说着新疆农信光荣的70年,更承载着新疆农商银行的无限可能。

(喀什农商银行侯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