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智中国说》第二期:华为联手山东能源集团打造“智慧矿山”,共同见证“黑金新生”

发表时间:2025-09-15 17:15
分享到:

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传统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契机。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被贴上“脏、苦、累、险”的标签,如何借助数智化力量实现蝶变,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命题。今日,央视《新智中国说》第二期重磅上线,本期节目将镜头对准山东能源集团,深入地下1000米的煤矿深处,揭秘华为与山东能源如何携手打造全球首个矿山行业大模型,以技术创新破解传统矿业发展难题,更以“可规模复制”的核心优势,为传统巨头破局“新质”时代提供“智慧矿山方案”。

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肩负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煤矿作业面临的安全隐患多、效率提升空间大、污染重等世界性难题,并非山东能源个例,而是全国乃至全球煤炭行业的共性痛点。据行业数据显示,我国煤矿数量众多,仅规模以上煤矿便超千座,多数仍依赖人工巡检、传统检修模式,不仅安全风险居高不下,单矿年均因停机检修、人工失误造成的产能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如何将单点技术突破转化为可推广的行业标准,成为煤炭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诉求。

为破解行业共性困局,2021年华为煤矿军团成立后,率先与山东能源展开接触。双方在深入交流中发现,山东能源在智能化建设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与华为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高度契合,更关键的是,双方均锚定“规模复制”的核心目标:即不仅要解决单个矿山的问题,更要打造一套可适配不同煤矿场景的标准化方案。2022年初,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深入交流,一拍即合,决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将矿山大模型作为核心研发方向,由山东能源旗下云鼎科技具体承载落地工作,开启了“技术突破—场景验证—标准提炼—规模复制”的转型路径。

节目中,央视主持人鲁健与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山东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亓玉浩一同深入矿井,亲身体验数智化改造的“可复制基因”。在技术架构层面,华为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通用底座”,通过融入山东能源的矿山数据、安全规程、工艺知识,训练出具备矿业专业能力的“矿山大模型”,再基于不同应用场景衍生出智能安全、智能洗选、智能巡检等“场景小模型”。这种“基础模型—行业模型—场景模型”的三级架构,打破了传统小模型“一矿一策”的局限,只需输入新矿山的地质数据、设备参数,通过少量微调,即可让模型适配新场景,大幅缩短部署周期。

在核心场景的规模复制成效上,多个案例印证了方案的普适性。安全监测领域,井下部署的AI摄像头采用标准化硬件模组与统一算法框架,无论是高瓦斯矿井还是深井矿山,只需根据巷道长度、作业强度调整摄像头数量,即可实现“看得见、判得清、可追溯”的效果。

洗煤环节的规模复制价值更为显著。华为预测大模型通过标准化的工艺参数库,可适配不同煤种的洗选需求:模型能自动调用对应的重介加药比例、浅槽密度参数,无需重新开发算法。目前,该模型已在山东能源洗煤厂应用,实现精煤产量提升0.2%、煤泥水零排放的效果,每年新增精煤5000吨。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降低行业复制门槛,华为与山东能源联合编制了《矿山智能化暨矿山大模型最佳实践白皮书》,从硬件选型、算法迭代、数据安全到人员培训,形成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实现数智化改造的“快速起跑”。

科技的温度同样在规模复制中传递。员工健康关怀系统的智能手表、骨传导耳机等设备,采用符合煤矿防爆标准的统一设计,可适配不同矿区的作业环境;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则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各煤矿的调度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告警同步”。未来计划通过行业平台推广至更多企业,让“穿西装打领带采矿”的梦想照进更多矿工的现实。

从“单点突破”到“规模复制”,华为和山东能源集团历时5年,实现了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从技术探索到规模化推广的里程碑,目前已达成超过180多类场景的落地应用,助力工业数智化升级腾飞。

从“脏苦累险”到“高智安全”,从人工主导到智能赋能,山东能源的转型之路,是我国传统行业拥抱“新质”时代的生动缩影。《新智中国说》第二期通过真实的场景体验、详实的数据对比与深入的技术解读,不仅展现了华为与山东能源的创新成果,更揭示了传统巨头破局的核心逻辑:以“规模复制”为桥梁,让技术创新从“样板间”走进“千万家”,在古老的产业土壤上,书写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篇章。未来,随着“智慧矿山模板”在更多行业的推广应用,中国产业转型的力量将愈发强劲,为全球传统行业升级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