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基层路,支教下乡正当时。为推动城乡教育协同,着力提升乡村孩童科学认知与动手能力,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镁”力化学,“聚”力武城赴德州武城实践服务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于七月下旬奔赴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萱草水乡社区开展支教,以化学为翼助飞乡村教育。
人体奥秘:化学视角初探索
7月21日,支教首课,实践团以《人体中的化学》开启奇妙之旅。成员们用生动动画演示呼吸过程,让孩子们直观看到“吸气进氧气,呼气出二氧化碳”的化学交换。结合生活场景,讲解氧气参与人和动物呼吸、木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反应,还科普氧元素是地壳含量最多元素,有趣又好记。
谈到二氧化碳,从打开碳酸饮料的“呲呲”声引入,介绍其无色无味、是温室气体等性质,还讲了碳酸饮料酸甜味的由来。特别科普蛀牙形成:口腔细菌分解食物产酸,会溶解牙齿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长期下来牙齿就被“蛀”坏,提醒孩子们少喝碳酸饮料、坚持饭后刷牙,守护牙齿健康。
大象牙膏:奇妙实验展魔力
《大象牙膏实验》环节更是点燃孩子们热情。实践团成员准备好烧杯、酵母粉、双氧水、洗洁精等材料,先演示操作:把酵母粉和水在烧杯搅匀,另一个烧杯混合双氧水与洗洁精,再将两者依次倒入,神奇的事发生了——大量泡沫如牙膏般喷涌而出,瞬间铺满烧杯!
孩子们纷纷围上来,在成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有序分组实验。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烧杯,有的认真测量试剂用量,有的仔细搅拌混合。当看到自己操作产生的“大象牙膏”,欢呼声此起彼伏。成员们趁机讲解:酵母粉是催化剂,加速双氧水分解出氧气,洗洁精“锁住”氧气成气泡,才有这奇妙现象,把化学原理融入趣味实验,让知识轻松“入脑”。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实践团,正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为乡村孩子打开科学之窗。未来,他们将继续深耕基层,以化学为笔,绘就乡村教育多彩画卷,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路上,书写青春担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