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主导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9月11日,金蝶携手陕汽合办的“走进陕汽控股暨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业界精英、学者专家以及企业管理者们聚陕汽,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分享装备制造企业在数字化变革中的实战经验与成功案例,全力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
“AI+制造”走深向实 打造制造强国新引擎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30%,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一端抓产业,加强技术产品的供给,一端抓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整体上壮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时明确,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近期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此外,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也提出,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除了政策支撑,业内企业也积极推动工业智能体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作为我国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近57年行业积淀,深化数字化转型并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中国智造”标杆形象迈向全球。陕汽与金蝶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在业财一体化、数据建设、信息互联等领域深度合作,基于金蝶云·星瀚替换陕汽完成ERP系统升级,与周边系统集成实现端到端流程互通、数据互联,支撑陕汽实现集团、主机厂、零部件厂供应链一体化运营,完成业财一体化项目落地,助力其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4年,金蝶获评“陕汽控股优秀合作伙伴”。
强强联手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制造业未来
前不久,我有幸作为记者亲历了九三阅兵盛典的现场,那一刻的震撼与荣耀,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每一幅画面都清晰如昨,令人难以忘怀。当陕汽制造的军车以磅礴之姿、整齐划一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它们不仅展示出国之重器的威严与力量,更象征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屈的钢铁脊梁和现代工业的精神风貌。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就是迈向高端的“底盘”与“方向盘”。
伴随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竞速的新阶段,陕汽积极布局前沿科技,率先推进智能化转型。通过数智工厂的全面升级与绿色动力技术的重大突破,陕汽正不断刷新着“中国智造”的发展速度,持续引领中国商用车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时代。
陕汽控股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郭万才介绍,2022年陕汽和金蝶携手,打造国产ERP系统,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制造业未来。陕汽与金蝶深度合作,坚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节点路径,组建“纵横支撑、多方联动”的专项攻坚团队,以构筑业财融合智慧平台项目为牵引,以管理变革为核心,高质量建成以集团ERP、财务共享及司库主数据为重点,以合同、招采、预算、仓储、生产为补充的集团智慧信息平台,打通了“研、产、销、财”全链条数据,实现了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及服务全业务领域、全批次核心系统全面上线。
郭万才进一步表示,陕西有四个板块,整车、专用车、零部件、后市场,这四个板块目前已全面地打通,一些管理系统已经全面建立。
“总体来讲,目前是‘业务驱动财务、数字驱动决策。’”郭万才如是说。
从“手工账本”到“三流合一”,从“信息孤岛”到“数据贯通”,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运营”,陕汽控股如何以“ERP建设”为起点,实现研、产、销、财全链路的打通,跑出重卡“智能制造”的加速度?
会上,陕汽控股信息技术部部长李昕分享了“陕汽数智化转型实践及展望”。李昕表示,近年来,陕汽控股紧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四新引领”方针,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以ERP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化集团管控,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针对陕汽控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提升需求,确定了战略引领、统筹建设、先易后难、逐层递进的ERP建设策略,制定了“子公司提升、集团协同运行、集团管控”3类提升目标,确定了物料流转管理、标准成本核算、账务管理、管理分析与决策等4个落地项目。
经过3年时间的ERP建设,陕汽控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集团信息化水平,业务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陕汽控股财务管理部副部长刘丽文表示,搭建集团业财融合一体的智慧信息平台,成为建好一流财务、一流企业的有力支撑。
“没有建设这个项目之前,各单位信息化比较分散,通过一体化的建设,我们搭建了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前业务域50家单位集体上线的全链条数据,从横向纵向都进行贯通。业财一体化平台像一个立方体,集成各个板块的数据信息,供应链信息可以互联互通、共生共赢。”刘丽文说。
目前,财务核算自动化率达到100%,物料电子签收达到8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覆盖率超过60%,智慧信息平台在物料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今,陕汽控股这场以ERP建设为骨骼、以数据为血脉的转型,不仅重构了50余家子公司的协同生态,更让业务流程效率、物料流转效率、业财一体融合深化等关键指标实现了显著提升。陕汽控股表示,面向未来,将继续以柔性的数字化根系,滋养出强大的中国“智”造新质生产力。
共建国产化标杆 助力陕汽打造“数智底盘”
未来,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管理模式和产业生态的重构。
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任鹏举指出,人工智能与传统方法并非取代关系,而是互补融合。
“人工智能已逐步走出象牙塔,成为普惠性的技术工具。对制造业而言,人工智能将在研发设计、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及客户服务等环节带来系统性变革,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新阶段。”任鹏举认为。
任鹏举最后总结表示,数据是根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讲,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宝贵数据,如何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是未来每一个制造业企业需要关心的问题;只有顶层创新才能真正助力企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有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化的效应,要重视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规模化赋能的效益。
在任鹏举看来,人工智能的渗透性与颠覆性,是摆在所有制造业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唯有扎实筑牢人工智能的根基,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在千行百业间扎根生长、开花结果——这也将决定每一个企业、每一位生产者,能否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赢得关键优势。
金蝶中国副总裁、经营中心联席总裁马兴旺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会深入到企业管理,包括供应链生产制造的方方面面。陕汽集团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不但有比较前瞻的IT规划,也有很扎实的IT建设的落地,以及持续的改善。
金蝶中国助理总裁、高端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郭旭光认为,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围绕的核心方向,一是计划驱动;二是产业协同,制造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以后,成本效率靠产业链的协同效率来产生供应链的成本效应;三是精益制造,要把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落实到信息化系统中去;四是数字化运营,整个公司从战略到落地要通过数字化运营的系统,去实时监控公司战略指标,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流程之间的关系定义出来。
面向未来,李昕透露,陕汽控股AI建设路径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2025年到2026年主要面向基础算力建设,包括智能问答、智问论述等场景的落地。中期面向于整个平台层的有效搭建以及相应的组织建设,深度的场景比如质量控制、供应链等。面向未来全面的智能化,在“十五五”末进行建设。
银泰证券分析认为,当前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工业+AI”,促进大模型、智能体等技术与行业经验深度耦合,驱动工业智能化进阶。伴随更多智能体的应用,预计到2028年,中国工业企业AI支出将达到900亿元。
对于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陕汽控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国有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参考。在“人工智能+”行动引领下,陕汽与金蝶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范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