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的主题论坛,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近日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
院士论坛以“服务双碳战略、服务生态文明、服务美丽中国、服务美丽世界”为永恒主题,以“科技领航启新程,智绿融合创未来”为年度主题,旨在汇聚全球顶尖智慧,通过科技创新与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绿色变革注入新动能,全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等政府代表出席并指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高级工程师侯立安,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刘文清,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等多位生态环境领域学术顶尖力量、权威专家齐聚。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心芳等业界人士,以及部分省市环境厅局、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部分驻华机构的领导和代表出席论坛,共同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气候变化影响深远,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挑战。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始终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在多个环保技术领域已经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未来,中国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希望本次论坛能激发创新火花,促进产学研融合,共同为全球气候治理和我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致辞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在致辞中指出,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环境服务专题突出新能源、循环经济等内容。北京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始终将双碳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将生态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精尖的产业之一和实现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有力抓手,并从多个方面发力支持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希望以院士论坛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携手推动生态环保技术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也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希望生态环境领域的工作者、环保从业者、协会各方共同携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主持。他表示,2025年是伟大之年,九月更是胜利之月。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份全世界伟大胜利启示我们和平发展之珍贵,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重要。同样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与“双碳”战略实施5周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已成为推动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强大动力。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主持院士论坛开幕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石油石化绿色低碳发展、AI赋能大气成分遥感技术进展、数智赋能水处理装备制造业壮产升级等主题进行了科技交流和分享,结合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实践案例,深刻阐述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的最新科技进展以及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方面的经验。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高级工程师侯立安主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高级工程师侯立安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在题为《石油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总结了当前能源化工绿色低碳发展形势,并介绍了石油石化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具体案例,对于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提出优化政策设计,系统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能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迭代升级等建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作报告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在题为《数智赋能水处理装备制造业壮产升级》的报告中,总结了水处理产业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对于水处理装备创新提出“五化”赋能,即设备研制的模型化、设计过程的模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运维智慧化、装备自身的功能自进化。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刘文清在题为《AI赋能大气成分遥感技术进展》的报告中,总结了大气环境监测需求变化,介绍了光谱学技术、卫星技术等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案例。并表示,未来需构建多维度大气环境综合研究系统,提升大气成分立体监测能力,发展AI数据融合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院长刘文清作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题为《数智赋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AI)等数智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人才培养路径。报告指出,AI技术正加速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才培养方面,AI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变革。科技创新方面,AI等数智技术为绿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与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气象-能源模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报、智能诊断与运维、智慧灵活低碳发电、智能化碳污协同减排、智慧低碳供能、海上能源中心、绿色智能航运以及绿色低碳智慧园区等的创新实践。未来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目标需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为此,浙江大学构建了"智慧+能源环境"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懂专业、懂AI的复合型人才,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作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江必新在题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设诚信环保市场》的发言中指出,良好营商环境与诚信环保市场意义重大,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可持续及国家战略安全。当前环保市场存在市场不规范、诚信危机等问题。对此,他提出议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执法、创新司法守法机制、发布相关团体标准等。最后呼吁以法治、诚信、科技协同构建环保市场,助力美丽中国与世界建设。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江必新作报告
会议现场吸引了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院士、科技工作者,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驻华机构、新闻媒体等700余人莅临,同时通过线上方式参会的环保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人员近万人。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双碳”目标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主题论坛为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对话平台,有效凝聚了共识与合力,对赋能产业绿色变革、引领“双碳”新赛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双碳”战略新赛道,赋能产业变革新发展,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分享
在案例分享环节,来自政府、园区和企业的嘉宾从城市、园区和企业三个维度,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宝贵经验。案例分享环节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主持。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主持案例分享环节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杨洪福介绍了朝阳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和环境治理方面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朝阳区作为经济强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碳污协同之路。GDP稳步增长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并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朝阳区先行先试绿色低碳,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欢迎全国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加盟,共谋发展,为朝阳环保产业贡献力量。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杨洪福作案例分享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王希泮分享了“双碳”战略的青岛模式和上合组织的青岛示范区的进展成效。他表示,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青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培育新动能,推进城市更新,打造绿色发展高地,连续五年在污染防治考核中获优。青岛勇“碳”新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上合示范区,推进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建设,诚邀各方与青岛一道共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王希泮作案例分享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振分享了江宁经开区碳达峰试点的进展成效和取得的经验。他表示,江宁开发区坚守绿色环保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集群,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经开区前列。积极推动绿色环保能源转型,推进六大板块零碳园区建设,零碳虚拟电厂纳入国家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江宁开发区秉承开放创新,设立双碳集聚区,支持环保产业的孵化。江宁开发区将强化政策、要素、创新集成,全力打造低碳环保新质生产力高地,诚邀各界共襄盛举,携手推进双碳征程。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振作案例分享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主任宋雨燕分享了零碳园区建设思考和经验。她表示国家级经开区实现零碳园区转型需要做好科学规划,包括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绿色创新等。当前,国家级经开区内有超900家绿色工厂,许多产业园区正在推进智能化、数据化、绿色化转型,推广新能源、绿色技术应用。绿盟愿为园区提供平台,欢迎科学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共赴碳中和目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主任宋雨燕作案例分享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路光杰主要介绍了龙源环保公司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包括集团双碳战略科技成果、博鳌零碳岛项目以及CCUS示范项目等。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路光杰作案例分享
万帮数字能源能建业务中心CEO陈明君分享了万帮数字能源零碳园区实践,包括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零碳园区建设、微电网系统建设的实践案例等。
万帮数字能源能建业务中心CEO陈明君作案例分享
恩德斯豪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云主要介绍了恩德斯豪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其领先的气体测量与分析技术,助力多元工业场景实现减碳提效的目标。
恩德斯豪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云作案例分享
凝聚行业力量,服务双碳战略,产业服务双碳目标成果发布
本届论坛设置成果发布环节,发布了《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和“凝聚行业力量、服务双碳战略”倡议,为行业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引。成果发布环节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燕中凯主持。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燕中凯主持成果发布环节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自2014年10月启动团体标准工作以来,始终紧密围绕生态环境部的重点工作,响应行业科技创新与自律发展需求,逐步构建起覆盖生态环保产业全领域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也越来越受到各界高度重视。为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编制了《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与战略要求,致力于科学评估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引导环保企业规范系统的开展ESG信息披露,更好契合国家绿色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宏观导向。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标委会主任委员滕建礼发布《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
会议发布《凝聚行业力量服务双碳战略》倡议书,引导环保行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落实“双碳”战略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力量。
会上还为获得3A信用等级的企业以及新入会会员颁发了证书。
本届论坛不仅关注技术迭代和场景创新,更注重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科技产业生态和治理体系。其前瞻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新材料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布局“智能+绿色”新赛道;二是探索区域、行业、企业三级减排协同机制,助力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支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增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届论坛广泛汇聚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际国内院士、科研院所科学家、国际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家、国际组织及驻华代表等各界精英。与会者共探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前沿科技和智慧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共享全球低碳理念,共绘世界绿色未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