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制造,要怎么做?很多企业会部署机器视觉、远程运维,或企业大脑等,通过通用大模型结合典型场景,实现希望中的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局部或全局优化。
这都没有错。但有时让企业很“疲惫”——场景太多了、技术发展太快了。
换一个思路也许不一样。例如,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快速变化的工业数智化商用技术栈,会变得“透明”起来——从原材料、装备、产品或工业品,从OT到IT到DT,这些技术栈,全部都是数据呢?
一旦抽象为数据,这些技术栈包括人工智能,在使用者(企业)眼里,也许不再纷繁复杂,因为数据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你允许一切发生(变化)”,焦虑没有价值。
因为你全过程都是在生成数据,处理数据,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栈而已。
此处有一个新的提法:数据生命周期,不是“数据驱动”,后者带有主观性。
制造业的根本任务是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市场需要的工业品,因此研发和制造工程师强调“以产品为中心”,运营者则讲“以用户为中心”,其实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实现企业的使命。
如此,人工智能+制造,就是人工智能+“数据”,它在本文语境中,至少带来两个维度的技术栈升级,一个是工业软件本身,一个是制造技术本身。
先看看工业软件技术栈。
9月4-5日在广州举行的“2025达索系统制造业高峰论坛”上,达索系统在中国首度全景发布了3DUNIV+RSES战略,“结合建模、仿真、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构建面向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虚拟化协同环境”,该战略强调虚拟(Virtual)和现实(Real)的融合,其基础是3DEXPERIENCE平台。尽管3DUNIV+RSES战略于2025年初在全球已发布,但国内尚不熟悉。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通俗解释为:(制造业)从设计建模到仿真,到工艺、制造、生产,到上下游打通、到交付,AI(人工智能)参与了每一个层面,这是达索系统对AI的定位,达索系统的AI就是工业的AI。
也就是,3DUNIV+RSES是将达索系统过去所有的科技与AI进行融合,在每一个层次上拥抱AI。
鉴于达索系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有全产品生命周期工业软件的企业之一,即提供从建模到仿真到制造到运营的工具软件以及到平台的服务,被称为第七代战略的3DUNIV+RSES侧面说明了智能工业软件方向的确定性。
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到自动化,以及到今天的数智化(工业4.0或智能制造),产业革命的主线是降本提质增效,目标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探索、改造自然,与此同时,产品、设备(产线)、车间、企业、供应链、用户,都走向数据化。
这意味着围绕工业品的所有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可以用软件“复刻”(虚拟孪生),包括优化。因此,强调产品(包括装备)“一模到底”,强调运维机理模型,就理所应当了。
也就是,商用技术栈能发展到人工智能+,是因为一切都数据化了,且“愈演愈烈”。
因此,我们看到三个正在验证的事实:第一,工业软件正在向AI+工业软件发展;第二,人工智能+制造,就是AI+工业软件+制造,或者AI+工业软件+数据;第三,没有止境。
再看第二个,产品制造技术栈。
这就是智能制造。从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制造技术,从研发到生产到运营管理,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还有ICT、工业软件、互联网的融合,制造技术栈正在迈向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这个升级方向是坚定的。
这一过程也是数据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层面的人工智能+制造,本质也是围绕数据的智造技术的升级,它以工业软件为感知,以大量机理模型为核心,通过强化学习、模型驱动,实现制造、管理、运营的优化。
但是不仅如此,AI+工业软件+制造,正在带来新的激动人心的变革,产业边界在模糊、制造业在融合,例如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一小一大的两个智能体,“消灭”了某些产业、产品,诞生了新的行业,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新的变革还在发生,例如飞行汽车(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还有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下一代技术。
飞行汽车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的延伸产物,70%的核心部件源自汽车关键零部件,30%则来自航空供应链。飞行汽车推动了两大产业融合,核心在于航空与汽车工具链的协同。
与汽车、航空器类似,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和运营同样且必须做虚拟仿真,因此数字化底座很重要。还有虚拟孪生、虚拟世界,就是用原来强大的工业经验和物理规律,用数学的方式基于现在的强大计算机算力去描绘世界。
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苏庆鹏说:“(eVTOL)从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基于未来的运营做好所有的开发和设计。”甚至,未来虚拟孪生会作为服务来提供。
这种未来产业或者说高科技行业,是跨行业融合创新的“产物”,也是数据的“产物”。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高科技行业总监朱清平说,跨行业融合、ICT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以及构建新的智能生活的新商业模式,成为整个行业升级的终极形态。
有专家甚至指出,人工智能将改变制造业的底层逻辑。从以上例证看,这种变革正在发生。我们需要更有想象力。
不过,这种围绕数据生命周期的技术栈融合和产业演变,如果把它理解为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那它考验的是耐力,或者是否坚持长期主义——这是否能让你冷静很多呢?(龚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