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我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超大规模市场。9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认为,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而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稳定发展,能够带动规模可观的投资需求,内需蕴含巨大的增长空间。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十四五”时期,财政部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强根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000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水平,减轻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底气。
二是挖潜力,“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5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能。完善免税店政策体系,鼓励更多国货“潮品”走出去。优化离境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起退点,提高现金退税金额,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三是通堵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高质量需求。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深入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支持37个城市加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物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升消费便利度。
四是增动能,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两年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五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更好补短板、增后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