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财政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12 17:2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9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国家财政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是在资金投入上“添柴加火”。“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到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4%,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其中,基础研究累计投入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二是在经费使用上“放权松绑”。近几年,财政部一直在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模式,大方向是适应科技创新一般规律,让科学家拥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比如,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包干制”,由项目负责人决定经费使用。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方式,做好绩效评价,提高科技资金支出效益。

三是在成果转化上“搭台架桥”。科技创新的作用、科研成果的价值,最终都体现在现实生产力上。“十四五”以来,财政部持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让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充分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创新政府采购制度,用政府“下单”引导支持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了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迭代升级,大大支持了科技创新成果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出来,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四是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赋能减负”。无论是“从0到1”原始创新或者是“从1到100”产业落地,企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财政部推出了一系列财税政策,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拓展应用、转型升级。比如,“十四五”以来,实施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万家;针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到了3.6万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累计支持超过30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得约8000亿元贷款,被担保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下一步,财政部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更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强国加快建设。”王东伟表示。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