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启智探海洋,“锌”火实验燃梦想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9-12 13:08
分享到: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锌’程启航”赴梁山实践服务团再启新程。实践团成员们化身科普使者,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人工智能启蒙、海洋生态保护与神奇化学实验的科普盛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科学与环保的种子。

图为服务团成员李天琳讲解实验王淑欣摄

AI初体验,“豆包”对话启未来。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揭开了人工智能(AI)的神秘面纱。通过生动易懂的语言和互动演示,他们向孩子们介绍了AI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成员们精心安排了与智能助手“豆包”的实时通话互动环节。孩子们兴奋地与“豆包”对话,提问、交流,在欢声笑语中亲身感受到了AI技术的魅力与便捷,点燃了对未来科技的无限好奇与向往。

图为服务团成员管慕希领导孩子们与豆包交流王淑欣摄

蔚蓝守护者,童心共筑生态梦。紧随AI探索之后,实践团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海洋。成员们通过精美的图片、视频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孩子们展示了奇妙多彩的水下生物世界。然而,讲解的重点落在了令人心痛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上。成员们用触目惊心的案例,阐述了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造成的致命伤害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实践团成员们借此契机,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使用、做好垃圾分类,争当守护蔚蓝家园的小卫士,将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服务团成员王淑欣为孩子们讲解管慕希摄

“棒棒糖”变色,化学魔法显神奇。活动的压轴环节是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棒棒糖变色”化学实验。实践团成员将孩子们熟悉的棒棒糖放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烧杯中。随着棒棒糖的搅拌,原本呈现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颜色逐渐褪去,最终转变为接近无色或淡黄色。这一直观、有趣的“魔法”现象引发了孩子们阵阵惊叹和热烈的讨论。成员们抓住时机,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被糖(还原剂)还原的原理,将深奥的化学知识寓教于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之苗。

图为服务团成员徐庆鑫协助孩子们进行实验王淑欣摄

“锌”程再续航,科普支教润童心。此次科普支教活动,是青岛农大“锌”火相传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服务乡村教育、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又一次生动实践。通过AI启蒙开拓视野、海洋保护涵养生态意识、趣味化学实验激发探究热情,团队成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实现了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和收获知识后的满足笑容,是对实践团成员们最好的回馈。他们表示,将继续以青春之“锌”火,点燃更多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在科普育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