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瞄准未来竞争 非织造布行业创新谋变

©原创 作者: 马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12 07:0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金秋九月,行业目光聚焦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CINTE25)。这场于9月3-5日在上海举办的行业盛会,不仅是全球非织造布领域创新成果的“检阅台”,更是中国非织造布产业探索绿色转型、攻坚技术突破的“发声场”。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到前沿技术成果的集中亮相,CINTE25正以鲜活实践,勾勒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向高端化、功能化、可持续化迈进的清晰轨迹。

绿色转型是“必答题”

作为全球非织造布产业的“压舱石”,中国在生产、消费、出口规模上均居世界首位,产业链完备度与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但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考题愈发凸显,“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在CINTE25展会期间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以“深度、宽度、高度”三维坐标,为行业绿色发展指明路径:在“深度”上,需夯实内功,强化标准建设、认证认可与品牌培育,推动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开展高效、水效对标达标;在“宽度”上,要将绿色理念延伸至更多领域,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攻关非织造布产品碳足迹技术;在“高度”上,需瞄准未来竞争,提升绿色发展能级,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提升。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也强调,未来行业需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强化产业链协同,拓展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培育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实现高端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实践则让绿色理念从蓝图变为现实。杭州白贝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母婴品牌Babycare通过产品设计革新,在纸巾中去除涤纶材质,累计减少5840吨塑料纤维,还推出独创纸塑包装降低25%塑料使用;生产经营中,其箱型智选系统降低25%快递箱空余率,年均回收再利用约350万个纸箱,更发起母婴闲置返航新生活动,吸引4901位用户参与“以旧换新”,用实际行动践行资源循环理念。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根”与“魂”

若说绿色是行业发展的“底色”,创新便是点亮未来的“亮色”。在CINTE25的舞台上,非织造布行业的创新活力如潮涌动,从生产装备到关键技术,企业以技术攻坚破解行业痛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柔性纺粘热轧热风非织造布生产线,直击非织造布行业柔性化生产难题——可兼容聚丙烯、聚酯、聚乳酸、聚乙烯、聚氨酯等多种原料,实现细旦型与粗旦型两类差异显著纺粘材料的柔性切换,无需大规模调整设备即可完成转产,极大降低企业的转产成本与时间成本。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推出的高速高产高质高效锡林针布,通过对齿形的特殊创新设计,显著提升针齿握持力与纤维梳理效果,不仅优化了纤维网均匀度,更能将产能有效提升30%,为非织造布生产的“高效化”提供重要支撑。

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的无纺刺针则在工艺细节上突破:相比普通制针厂家,增加一倍精雕细琢工序,使针体带毛量更均匀,减少对织物纤维的损伤;同时兼具钢韧、耐磨、弹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潜心研发,开发出全球首款原位染色闪蒸非织造布,一举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这款兼具极佳色牢度与环保性的产品,成为行业向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标杆。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钱晓明感慨:“从浙江金三发将微胶囊技术融入水刺工艺,到厦门当盛实现闪蒸法特种材料国产化,再到江苏振泰纺机设备在很多方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在多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

东华大学教授靳向煜则强调,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与“魂”,需从产品、科技、市场销售多维度提升供给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从CINTE25的成果展示到企业的躬身实践,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正以绿色转型为基、自主创新为翼,主动破解发展难题、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随着绿色理念更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创新技术持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将以高端化、功能化、可持续化的鲜明标签,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开辟新赛道、赢得新优势,为全球非织造布行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马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