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袁毅被组织选派到四川省蓬溪县群利镇合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告别城市的喧嚣,车轮碾过蜿蜒的乡道,停在合兴村村委会门口,眼前是略显陈旧的村办公室,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也隐约透着一丝发展迟滞的沉重。从这一刻起,袁毅的脉搏就与这片土地、这里的父老乡亲紧密相连。
强基固本:点燃“红色引擎”
欲筑振兴大厦,必先夯实根基。驻村伊始,袁毅便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
让组织生活“实”起来:驻村后,袁毅积极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沉下心来,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两委”干部合力,找准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推动“三会一课”从“念文件”转向“议实事”。每次会议,都聚焦村里的痛点难点,引导党员们从“闷头听”到“抢着说”,让会议室成为解决问题的“前沿阵地”。党员们从最初的沉默寡言,逐渐变得敢于发声、乐于献策。
让党员作用“亮”出来:驻村后,袁毅召集全村在家党员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活动,环境卫生整治、森林防火一线、政策宣传入户,处处可见党员身影。老党员刘中学主动巡护村道,做好道路路管员;年轻党员吕桃主动承包起村集体经济的白芷基地种植。党员的先锋形象,在实干中愈发清晰。
让堡垒力量“聚”起来:驻村后,袁毅积极争取资金对村活动阵地进行修缮,一点一滴的努力,如同春雨滋润干涸的土地。2024年当党总支捧回那枚沉甸甸的“先进基层党总支”奖牌时,整个村委会沸腾了,老支书安文斌紧握着袁毅的手,声音有些哽咽:“多少年了,咱村的牌子终于‘亮’了。”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点燃了全村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破茧重生:种下“金色希望”
组织强了,但集体经济还处于负债状态,很多想为村民办的事都因缺乏资金而搁浅。盘活集体经济,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问计于土,选定“良方”:袁毅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一头扎进田间地头、遍访村中农户,了解到有村民在种植川白芷,时至今日,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且合兴村土壤特色,产出的川白芷中,所含欧前胡素(白芷的主要药性价值)是其他产地的一倍以上,所以选择种植川白芷做为我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出路。经过反复调研和村民商议,最终确定了把“道地药材川白芷”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破局的“金钥匙”。

袁毅联系建行领导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
聚力攻坚,播撒“金种”: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集思广益,袁毅将村里闲置的200余亩山林、坡地等资源进行整合,用于种植川白芷,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公开、规范的程序对外承包租赁,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先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同时针对川白芷品质不稳、议价能力弱的痛点,他引入建行“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建立标准化种植模型,推动白芷优质率提升15%,收购价同比上涨20%,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0余亩,每亩为农户增收2000元。驻村期间,袁毅多次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争取产业帮扶资金,主动对接遂宁市主要药企、药材市场,建立初步合作意向。

袁毅开展“溯源系统”讲解
初尝甘霖,孕育“金果”:创业维艰,还记得第一批川白芷种子播下时,种植户吕桃蹲在地头,忧心忡忡:“这刚刚整治出来的撂荒地,能长出苗苗吗?”袁毅顶住压力,聘请村里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常驻指导,党员带头精心管护。当第一茬川白芷顺利采收,经过初加工后以理想的价格售出,村集体经济盈利10万余元,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这“第一桶金”,不仅为合兴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更在合兴村的土地上种下了金色的希望。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新一季白芷,袁毅知道,这条产业振兴之路,合兴村正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宽。

袁毅协助白芷烘干储存工作
畅通“末梢”:铺就“连心之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这是合兴村那段“肠梗阻”路的真实写照。村民们对修路的期盼,写在每一次雨天蹒跚的脚步里,写在望向远方无奈的眼神中。
上下求索,争取“东风”:硬化这段路,迫在眉睫,但资金缺口是最大难题。袁毅第一时间想到“娘家人”——建行遂宁分行。带着详实的路况报告、村民的殷切期盼和合兴村的发展规划,他多次回单位汇报,动情地讲述合兴村的困境与机遇。精诚所至,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慷慨捐赠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合兴村产业道路硬化。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承载着建行遂宁分行对合兴村的深情厚谊。
大道初成,连接“未来”:2025年2月,道路硬化完成,短短0.4公里,却是一条“连心路”、“致富路”。当平坦光洁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泞,村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孩子们欢快地在新路上奔跑;赶场的老人们开着三轮车,再也不用担心陷进泥里;收购药材的货车第一次顺畅地开到了种植基地门口。这条路,像一条闪亮的纽带,一头连着建行遂宁分行的关怀,一头系着村民的心愿,更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铺就了通向未来的坚实起点。

袁毅现场督导泥巴路硬化施工
枝叶关情:传递“温暖之光”
乡村的发展洪流中,那些困顿的身影更需要被照亮。驻村期间,困难群众始终是袁毅心头的牵挂。为了充分发挥支持和帮扶作用,走为民惠民之路,他从驻村实际出发,围绕本地中心大局,以“遇‘建’美好生活,享受幸福时光”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
精准识别,心中有“账”:他与村“两委”全面摸排低保、五保、残疾、重病、困境儿童等群体,建立动态台账,每月对各部门推送的风险线索,积极进行入户研判,确保帮扶不漏一人。

袁毅联系建信金科成都事业群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
常态走访,雪中送“炭”:驻村以来定期入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更送去关怀与倾听。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残疾证,为留守困难儿童提供资金帮助,给有劳力者在村集体经济或公益岗安排工作,变“输血”为“造血”。记忆最深的是去年寒冬,脱贫户邓大爷的老伴因病住院,家里本就拮据,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袁毅第一时间协调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又积极寻求派出单位建设银行支持,联系建信金科成都事业群捐款捐物,解了燃眉之急。当救助金和慰问物资送到邓大爷手中时,邓大爷紧紧抓住袁毅的手,老泪纵横:“袁书记,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这样的时刻,让在场的所有人深切感受到帮扶工作的意义,它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灵的慰藉,是让最困难的人在最寒冷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社会的温度和人间的真情。

袁毅向脱贫户宣传政府赠送的“两癌”保险
扎根热土:奋斗未有穷期
驻村的日子,在走访农户的步履间,在白芷抽芽的田垄上,在新硬化道路的车辙里,悄然累积。乡亲们的笑容是最大的褒奖,看到党员们议事时眼神的坚定,看到基地里绿浪翻滚的白芷,看到孩子们在硬化的水泥路上无忧奔跑,看到困难户生活境遇的改善,这些都汇聚成袁毅前行的不竭动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袁毅笑着说:“我将继续与村“两委”、与全体合兴村村民携手并肩,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笃定前行”。
近年来,建行遂宁分行以“第一书记”为联系乡村、服务乡村的纽带,聚焦“三农”服务痛点难点,依托建行数字化新金融理念,充分发挥“政银”合作金融科技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数字乡村金融服务站和数字产业展示间,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以新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