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09 13:1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绿色制造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9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船舶等耳熟能详的绿色产品也在大规模地普及推广。

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辛国斌认为,我国工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描画了亮丽“四抹绿”:一是绿色能源应用更加广泛。目前,我国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使用绿电生产,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氢能在钢铁、石化等行业应用也实现了突破,百万吨级氢冶金、30万吨级绿色合成氨实现全流程工艺贯通。

二是绿色原料的利用更加充分。2024年,我国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了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了30万吨。

三是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我国累计培育了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在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带动下,涌现了一批能效、水效“领跑者”,一些企业技装水平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四是绿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在形成增长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行动方案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实力,开展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共性绿色制造技术攻关,加大先进绿色技术装备应用;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绿色导向,加强绿色低碳标准供给和应用,强化绿色金融等政策赋能,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中国品牌”正在稳步走向世界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辛国斌介绍,党中央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重大决策以后,国家层面接续制定了两部产业发展规划,一个是2012年面向2020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另一个是2020年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辛国斌针对“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更多见了”。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1300万辆左右,销量实现同期增长,市场规模大概翻了三番多。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从2020年5.4%提升到40.9%,增长速度非常快,不仅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而且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汽车强国大街上,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品牌”正在稳步走向世界,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二句是“更好开了”。行业企业加大投入,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性能。比如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了30%,但寿命却提高了40%,充电速率也提升了3倍多,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16.2%提升到2025年上半年62.1%。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能源汽车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喜欢。

第三句是“贡献更突出了”。过去五年,我国抢抓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端制程车用大算力芯片还有短板、产业非理性竞争问题还比较突出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辛国斌强调。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