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宣布全面完成,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了更大确定性。9月17日至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广西南宁举办。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鄢东介绍,作为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和深化自由贸易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大的确定性。
中国作为国际经贸秩序的坚定捍卫者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愿同东盟方一道,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促进双方发展振兴、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二是不断做大贸易“蛋糕”。三是继续丰富合作领域。四是积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下一步,中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自贸区3.0版建设:一是推动协定尽快签署。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三是做好对企业宣介培训。”鄢东说。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广西举办的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非常受到关注,被喻为“A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卢新宁表示,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最初就是为了配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的,从7月到现在已经吸引了3300多支参赛队伍,其中有329只来自东盟,涉及跨境电商、文旅、汽车、农业等9个子赛道,参赛队伍覆盖我国31个省份和东盟10个国家,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比赛,而是中国—东盟数字合作的超级舞台。她强调,从“山水相连”到“数据相链”,相信在东博会和峰会的推动下,以AI为纽带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同东盟国家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势头
近年来,在中国—东盟双方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国同东盟国家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势头。一是贸易规模实现新增长。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5个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均突破千亿美元,其中与越南、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两千亿美元。2025年1—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在双方共同引领和工商界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贸易额已连续四年突破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稳步增长。”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说。
二是投资合作实现新提升。截至2025年7月,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完成工程承包额达4800亿美元。双方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新兴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卢新宁表示,东博会作为高规格、高层次的国家级平台,近年来越来越注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在商务部的指导下,第22届东博会更是把紧扣企业的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拿出多项举措努力让企业真正“当主角、得实惠、享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即时服务。
三是产业融合实现新发展。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带来的冲击,中国与东盟坚持多边合作,共同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更加紧密。一批园区、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双方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新突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首次系统性构建覆盖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全链条合作框架,实现规则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实施,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澜湄等次区域合作稳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加深。李庆霜认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凸显以下特点:一是坚持高层引领。二是聚焦人工智能。三是强化双边合作。四是优化商法服务。五是举办配套活动。”商务部亚洲司司长王立平表示,中国和东盟在贸易领域里的精诚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合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方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提质增效,迈上新的台阶。第一是“挖潜力”,即挖掘双边贸易规模的潜力。第二是“升便利”,即加速升级贸易便利化水平。第三是“强赋能”,即加强数智化及展会赋能力度。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经从传统领域向数字领域拓展
当前,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如火如荼,但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合作既要有政策指引,更要有产业落地。卢新宁介绍,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每一个国家都有平等进入这个时代的权利,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和峰会是践行中国发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普惠计划的具体行动,也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经从传统领域向数字领域拓展。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与东博会和峰会的特色“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高度契合,可能会发生许多有想象空间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将激发企业和公众的AI意识。第二是将加快推动中国-东盟产业融合。第三是将更好促进AI普惠发展。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也在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是服务国家所需。二是发挥广西所能。三是回应东盟所盼。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重点聚焦经贸合作和人工智能展示两个方面,有含“AI”量高、含“商”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高四个方面的新特点。一是“AI”主题出彩,包括一个AI专馆、一场AI圆桌会、一批AI新科技产品、一系列AI主题活动、一个AI会展智能体。二是企业的主体凸显,含“商”量高。三是经贸特点突出,含“新”量高。四是实效导向鲜明,含“金”量高。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创新打造峰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峰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李庆霜表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就是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青年创客都能找到自己的接口,突出“AI”唱主角的特色亮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一”:
发布一组倡议报告,凝聚各方共识。中国贸促会将与东盟10国工商会共同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同时发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研究报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助推区域数字经济合作朝“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方向发展。
搭建一批高能级平台,贯通产学研用。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展示专区,将展示包括服装、娱乐、医疗、餐饮、法律、金融等领域的大模型和终端应用,通过可见、可感、可触、可及的沉浸式场景,让嘉宾与AI互动交流。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圆桌会、成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为人工智能合作提供机制性保障。
创建一系列智慧会务场景,让AI成为参会标配。上线峰会专属数字人,支持中、英及东盟多语种,解答嘉宾需求,并通过算法辅助嘉宾现场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查询个性化日程,提供商事认证、法律咨询等服务。首次应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参会嘉宾定制专属的峰会形象。
升级一条跨境产业链,推动成果变现。峰会秉持“以会促贸、以会促投”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融合发展,广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国内国外企业参会洽谈。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协会、企业将携带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项目来华洽谈;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也将携带最新的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参会,与各方一道携手共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