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新征程上,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得到扎实有力推进。9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认为,司法部高标准谋划推进“十五五”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
司法部深入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等,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表示,下一步,司法部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秉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理念,在机制、领域、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抓实基层司法所建设,为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十四五”时期,我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民营经济促进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贺荣表示,司法部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目前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司法部在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着力解决纠正过罚不当、趋利性执法方面问题。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介绍,司法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公布检查的主体、事项、标准,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检查等创新做法,靶向整治解决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司法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着力强化企业家学法用法,会同全国工商联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胡卫列表示。
目前,司法部正在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持续健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司法部服务公民和企业“走出去”。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认为,为服务便利公民和企业“走出去”,拓展创新“公证+认证”联办机制,打通公证认证“最后一公里”。
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法治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贺荣认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等,司法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个方面,切实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
比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首次对公平竞争审查的对象、标准和机制等作出系统规定,从制度层面有效避免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出台。目前,司法部正在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产品质量法等。同时,全面清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
另一个方面,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长期以来,广大行政执法人员忠实履职,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贺荣说。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公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国务院有关方案,司法部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二是专项行动坚持严格依法,坚守法治原则,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三是积极回应企业、群众和执法部门的关切,协调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指导各地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适用“轻微不罚”“首违不罚”,优化执法方式,解决民生难题,体现执法的力度和温度。
统筹推进“大块头”和“小快灵”立法
公证对于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李明征介绍,近年来,司法部大力推进公证便民利民,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23年围绕“减”字,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删减证明达29.3%,有效解决循环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2024年聚焦“快”字,推出压缩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7项提速措施,明确将出具部分公证书的期限分别缩短至5个或者10个工作日以内,“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范围扩充至31类84项。2025年突出“好”字,在14个方面采取38项措施,推动公证服务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群众满意度更高。
司法部统筹推进“大块头”和“小快灵”立法,在加快推进民用航空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等相关领域“大块头”立法修法的同时,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修法。吴言军介绍,司法部化解纠纷范围更加广泛,不断向数字智能、平台经济、新就业形态等领域拓展,向楼宇、商圈、园区等场所延伸,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解纷需求。
比如在商事领域,司法部正在推动出台《商事调解条例》,助力化解商事争议,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灵活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李明征表示,司法部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比如,牵头组织起草《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短时间内完成起草审查工作,有效解决国际邮轮常用必备物资上船难的突出矛盾,为邮轮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