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一是汉滨区区审计局派驻关庙镇捍卫社区第一书记林明衍,图中是区青少年宫派驻皂树村第一书记凌君鑫,右一是安康市医保经办处派驻关庙镇包湾村第一书记刘世杰
秦巴腹地生机勃发,汉江之畔步履铿锵。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锚定“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民生为要、文化为翼、生态为脉,在城乡接合部书写“地不撂荒、人不闲业、民不忧贫、村镇和美”的乡村振兴答卷,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在这片热土徐徐展开。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关庙镇构建“党委统筹抓总、支部示范引领、党员带头攻坚”三级联动体系,将22个村(社区)11380户农户划分为264个网格,实现防返贫监测、政策落实、民生服务“全覆盖”。“三联共建”机制激活发展动能,勇胜村“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建成52个蔬菜大棚带动156人增收,文化村“党支部+合作社+果农”让300亩荒山变身“黄桃花果山”;驻村第一书记更成“红色铁军”中坚,全镇11名第一书记组团“助农直播”,单场销售蜜桃3000余斤收入2万余元,让党建实效落在群众增收“钱袋子”上。

立足“滨江近城”区位优势,关庙镇打造“一核两带三区+闲置地盘活+畜牧强镇”多元产业格局,让土地生金、产业增效。针对零散闲置地块,推广“流转”“拣种”“间作套种”模式,包湾村刘坡整合10亩土地错季种植年入超10万元,刘怀胜20多亩地立体种植实现“一季多收”,年收入15万元;唐淌村的白山羊点缀绿野,桥河村的花椒园红果满枝,黄岭村中药材等遍地开花,“一村一品”丰收在望;全镇完成粮食播种3.69万亩,预计总产量8900吨。畜牧产业从“散养零星”迈向“集群规范”,23个规模化养殖场、235户养殖大户撑起产业“骨架”,仅昊晟兴业年出栏生猪超5000头,带动10余户村民致富;2025年上半年生猪饲养量34370头,牛4440头,羊14570只,家禽29.1万羽,发放扶贫仔猪927头、申报仔猪奖补18.72万元、肉牛补贴16.8万元;通过6次技术培训覆盖600余人、“官方兽医驻场”实现“经验养殖”向“科学种养”转变。链式发展更扩宽产业版图,全力保障毛绒玩具研发中心、富硒矿泉水二期、新型材料产业园、西康高铁XKZQ-7标段、跨江两桥一路、安康750KV输变电工程、陕投汉滨关庙、早阳1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市、区重点项目征迁和外围环境保障工作;招商引资五千余万元打造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带;龙王泉村270吨富硒水搭乘“一带一路”铁海联运专列发往阿联酋,实现“一瓶水带活一条产业链”,让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关庙镇投资230万元新建村组道路4公里、安装路灯157盏,解决316国道沿线夜间出行难题;建成22个标准化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率100%,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率98%,包湾村百名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医疗专家服务。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建立“周清单、周排查、周研判、周督导”机制,为325户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为217名脱贫家庭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65.4万元,以“输血”与“造血”并重筑牢脱贫根基。
文化铸魂让乡村更有“精气神”。关庙镇深挖孝义文化,在村(社区)广泛开展新民风评议,上半年已评选好婆婆18人次、好媳妇16人次、自强标兵6人次、孝老爱亲13人次、爱岗敬业28人次、诚实守信3人、文明家医13户、见义勇为11人次;王荣荣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李丹获评“全国自强模范”,李辉智获评“安康好人”、李佑莲获评“孝义之星”;开展文化下乡14场次,建成2个“爱心食堂”让60岁以上老人享就餐优惠;沈家岭社区将“诚孝俭勤和”融入村规民约,使红白喜事费用下降60%;“孝义关庙、桃李相约”等系列活动推动“文化+旅游+振兴”融合,镇村应时开展大学生集体升学礼,以简约仪式取代铺张宴请,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生态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抽调119名党员干部对重点涉及的575户实施“聚力提升”,通过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三单机制”和包思想转化、环境提升、成效巩固、违建拆除、项目落地“一联五包”制度,采取铁腕决心、必胜信心、无私公心、为民初心、上下同心的“五心”工作方法破解“沿江示范线”创建难题,拆除违建64处,完成50户民房风貌提升、37户庭院经济发展,开展9次“红黄旗”观摩评比,整改问题327处,实施316国道沿线环境“微改造、精提升”,确保碧绿江水持续北上泽润京津。如今,当地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垃圾、污水、厕所)均提质、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品牌大升级,“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图景加速变为现实。
“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关庙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关庙镇党委书记鲁波表示。当前,关庙镇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在乡村振兴征程上阔步前行,幸福之花在秦巴热土绚烂绽放。(魏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