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6日,“2025明日城市·上海”——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亚太区域大会在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西安示范区总裁郝昭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代表,在会上提出“绿色能源+数字大脑”双轮驱动理论,为重塑重工业未来竞争力提供了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重工业转型:从“可选项”到“必答题”的变革时代
“绿色低碳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郝昭在题为《绿色能源+数字大脑:重塑重工业的未来竞争力》的发言中强调,传统重工业70%的碳排放集中于生产端的能源消耗,必须从能源供给侧与生产效率端实施双重变革。他以孵化的陕西丝路新能源科技公司为例,展示了“能源基座+数字中枢”协同创新模式的实际成效。
绿色能源:从“输血”到“造血”的基座革命
郝昭提出构建“本地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三大路径:一是建设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电站,将厂区能源自给率提升至40%以上;二是参与绿色电力交易——2025年陕西绿电交易量预计突破500亿千瓦时;三是开展碳资产管理,通过碳配额交易降低企业综合用能成本。“这相当于为重工业换上了一颗绿色心脏。”他以某钢铁企业为例,说明通过能源供给侧绿色化改造,吨钢碳排放下降18%。
数字大脑: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效率革命
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方面,郝昭团队开发的“丝路能量云”系统实现了三大突破:实时汇聚设备传感器与能源计量表等数据点,1:1构建工业园区动态孪生模型;基于AI算法结合实时电价、天气预报(影响光伏发电)、生产订单和设备状态等,动态地制定出未来24小时最优的生产排程和能源调度方案,提升能效22%;通过虚拟仿真预测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损失30%以上。在具体应用中,该系统推动高耗能工序集中于光伏发电高峰时段运行,降低用电成本25%。
绿色能源+数字大脑: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
绿色能源与数字大脑形成闭环赋能:绿电为数字系统提供清洁动力,使算力中心PUE值降至1.4以下;数字大脑通过智能调度提升绿电消纳率,将弃光率从15%降至5%以内。某化工企业的实践表明,双轮驱动使其单位产值能耗大幅下降,碳资产收益占利润比例提升明显。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方案输出
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西安示范区正积极扮演着“技术红娘”和“转型顾问”的关键角色:引入欧洲碳捕集技术与日本智能电表系统,同时向国内外重工业地区输出“绿色能源+数字大脑”整体解决方案。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重构产业竞争力的范式革命。”郝昭表示,通过绿色能源与数字大脑的双轮驱动,重工业将实现从“高碳制造”向“绿色智造”的跨越,为“一带一路”沿线传统工业区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参考。本届大会期间,其团队已与来自7个国家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持续推进技术输出与产业协同。(龚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