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市京沪建筑产业园 打造建筑产业升级新高地

©原创 作者: 马永和 发表时间:2025-09-04 13:03
分享到:

济南市槐荫区以战略眼光布局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而京沪建筑产业园正是这一蓝图中的重要一点。依托枢纽交通优势,产业园以政策扶持、人才集聚和配套服务,为企业铺就成长沃土:从资源整合到信息共享,从产业互补到竞争力提升,每一步都聚焦于构建建筑产业升级的优质生态。京沪建筑产业园不仅在绘制产业升级的新图景,更以实际举措让城市“隐形造梦者”的身影逐渐清晰。

政企园联动构建全链产业生态

坐落于济南市齐鲁大道与青岛路交汇处的京沪建筑产业园,与其主导产业气质相契合,沉稳内敛,却始终稳步向前,自2024年正式挂牌运营以来,产业园已成功引进涵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咨询、金融服务及市场推广运营等建筑产业链全环节的优质企业,构建起完整的建筑产业生态闭环。

“槐荫区政府给予我们许多政策支持,企业行政注册及审批流程上,楼宇的企业都获得便利,还培育‘楼宇槐小花’将高频政务服务功能嵌入楼宇,让企业与产业园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产业园负责人、中建锦绣广场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苗壮表示。作为政府服务的“前沿触角”,产业园通过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搭建政策传导与企业诉求的双向通道。

今年5月举办的“聚智筑楼·对话未来”活动中,产业园通过系统宣讲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政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解读;同时,组织20家重点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针对市场拓展、融资对接等诉求,现场协调对接工商银行、中泰证券等机构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部门+产业园”联合招商机制与“企业诉求闭环管理”体系,助力政府把握企业需求,携手推动“槐小花”进楼宇,使政策红利直达小微企业,实现“办事不出楼、难题不出区”。这种“政府搭台、产业园联动、企业受益”的模式,正助力京沪建筑产业园成为区域智能要素集聚的核心载体,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服务赋能企业

“中小微建筑企业的发展,始终绕不开资金与安全两座大山。”作为军人出身的建筑行业管理者,苗壮以一线从业者的视角坦言:“我亲身体验过一线工人的汗水与期盼,更懂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潜在担忧。”这份扎根行业的实践经验,促使京沪建筑产业园针对行业风险特性,为入驻企业构建起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

服务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全国领先的“就医绿色通道”。该服务通过产业园搭建三方合作平台,与企业、保险公司、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工伤医疗费用直付机制。当建筑工人遭遇意外伤害时,费用由保险公司而非企业或工人个人对接医院,这种创新的合作方式,能确保工人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救治,又为企业减轻了突发医疗的支出负担,不仅提升了工人的安全感,也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产业园已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树兰(济南)医院等多家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工人有保障、企业有底气、医院有规范”的良性循环。

此外,产业园还推出了资金助力政策,为企业免费提供代理记账、税务申报等基础服务,并打破行业惯例,实施“优先入驻,房租后付”政策,允许企业优先入驻核心区位,待运营稳定后再行支付租金,助力初创型企业无负担成长;同时与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推出针对建筑行业的普惠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解决企业最迫切的资金周转短缺困境;此外通过建立工程信息对接机制,充分整合产业园企业核心优势,将产业集聚效应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形成从成本控制、金融支持到资源整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进智慧化转型实践

京沪建筑产业园区别于传统产业载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了一个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深度整合、高效响应、价值倍增的“全生命周期企业赋能平台”。在发展布局与转型实践上,产业园一方面以济南为基础,依托当地衔接京津冀、长三角及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布局相关区域建设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多地,后续拟探索建筑服务与技术的对外输出;另一方面推进转型以脱离传统劳动密集型模式,融入建筑业智慧化发展进程,目前已与智慧建筑领域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对接,重点探索智慧工地及智慧建筑系统集成方案,计划引入建筑智能设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墙面作业、安全巡检等工序的自动化改造,以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安全风险。

在发展定位与模式创新上,产业园确立了“立足槐荫、服务济南、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摒弃传统产业园粗放式招商模式,创新性采用“组团化”发展模式。以现代建筑业为核心,精准招引并培育覆盖研发设计、绿色建材生产与认证、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优质企业及机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专业分工明确、创新互动活跃的建筑产业生态圈,园内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协同、市场协同、人才协同效应日益显著。

从“隐形造梦者”到智慧化转型的“探索者”,京沪建筑产业园以专业为基,守护着建筑工人的安全与尊严,推动中小企业向市场稳步迈进,更推动着行业向数字化、全球化迈进。在发展的浪潮中,这里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作者:马永和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