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03 16:3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自“双碳”目标成为全球产业转型核心导向以来,全球纺织业正加速摆脱“资源消耗型线性模式”,向“闭环再生循环体系”深度跃迁。9月2日至3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循环创新・时尚大会,旨在搭建政策产业消费跨界协同平台,推动时尚产业从资源消耗向循环增值转型,为“双碳”目标落地、全球可持续时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认为,2025循环创新・时尚大会以“绿色赋能未来,循环重塑价值”为主题,既是对时尚变革的集体回应,更是对产业未来的路径探索。

废旧纺织品作为资源在生产加工利用过程当中,需要加快资源化、无害化、高值化循环利用,而时尚和科技是赋能可持续再生应用的一个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表示,循环再生话题非常重要,所以无论是从碳足迹也好、管理也好、产业链也好、供应链也好、科技或者时尚也好,都应关注纺织行业再生的话题。

中国纺织工业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从2005年到2024年,中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过65%、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等,数字的背后是行业对循环经济的积极探索和坚持。“中国纺织行业像社会责任建设一样,依然会在中国工业领域里走在前列,为其他行业做出示范。”孙瑞哲说。

绿色发展成为下一阶段重要的发展前景

循环经济改变了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但是全球废旧纺织量依旧越来越大。孙瑞哲认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成功探索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整体来看,循环经济价值落地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循环经济差距报告(2024)》显示,循环理念热度不断上涨,已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但全球二次材料使用占比从2018年的9.1%下降到2023年的7.2%。“现有基础设施的锁定效应,外部性成本的内化难题是主要制约因素,要破解产业实践难题、推动循环创新发展,需要立足新的形势、把握新的机遇。一是技术创新的范式确权。二是消费理念的深刻变革。三是精准政策的战略引领。”孙瑞哲表示。

随着技术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走向了可持续发展阶段,生产生活方式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司原二级巡视员杨尚宝认为,人类秉承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着资源的高效、环境的友好,在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益生产过程当中追求发展目标,绿色发展成为下一阶段重要的发展前景。第一就是全面的历史转型。第二就是全面的资源节约。第三就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第四就是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第五就是积极稳妥的推进“双碳”工作。

事实上,中国纺织行业已在循环发展领域形成“实践-总结-迭代”良性闭环。孙瑞哲表示,2005年是全行业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元年。一是创新的深入。从天然纤维的重复利用,即reviews到化学纤维再生纺织regenerate,再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循环技术recycle,行业生态设计、前端化、清洁生产普及化、末端回收高值化都落到了实处。二是空间的延展。从企业内部循环到园区循环实现更大范围的系统优化,产业集群以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代表,整合集聚产业要素,产业循环更加集约。三是过程的透明。产品数字护照从原料来源到品牌零售多级追溯,让循环属性看得见、调得动、算得清,将可持续发展模糊概念转化为可感知、易理解的形象表达。

“十五五”时期废旧纺织品将是一个赛道

全球有限的资源对于原生材料的依赖,已经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共性挑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棉花产量超过了600万吨,化纤产量接近7000万吨,布产量超过了300亿米。从2016年到2024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增速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存在上升趋势,特别是2023年增速达了15.7%,印证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已经转为实际行动。不过,另外一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总共才515万吨,相比于整个市场产业生产和市场消费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挑战还是很严峻。

当前,纺织行业以“新智造、新产品、新场景”为锚点,精准锚定消费市场最新趋势与供应链升级痛点,打造从创意到商业的确定性通路。在全球资源安全和产业升级共同命题下,中国纺织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实践,不仅仅是为自身在破局,也为全球产业转型助力。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关一松表示,当一个产品已经变成废弃物的时候,再去考虑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就有点迟了,所以必须要从整个产业链上游开始发力。目前,整个纺织行业从物质流角度讲循环比例非常低,闭环回收小于1%的水平,而其中超过73%的都是被填埋或焚烧。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向全球发展以及引领全球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必须采取协同行动。东华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王华平认为,纺织品废旧回收过程是一个化学过程、提纯过程,即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废弃物分离出来,因此“十五五”时期废旧纺织品将是一个赛道,关键是技术创新要有效率。关一松分析,由于回烧技术难度比较大,因此只有结合EPR政策的循环经济,才是解决全球纺织品废弃物的关键途径。“循环经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首先是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是最关键的一点。第二是需要创建一个循环的商业模式。第三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也就是回收和再生能力。”关一松表示。

需要从生产端、回收端和消费端共同努力

中国纺织循环经济已经在稳步向前迈进,很多纺织企业希望能够实现业务健康增长。阎岩认为,中国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重点主要还是在回收端,但是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在回收端,而是涉及产品全价值链,需要从生产端、回收端和消费端共同努力,也就是表现为从现行经济模式开采、生产和废弃发展,升级到资源、产品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如果拆分看,应该包括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回收与再生体系等几个重大关键环节。所以,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不管是品牌商、制造商还是供应商、回收商,都需要承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循环创新是一项长期事业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共识,深入实践,孙瑞哲提出三点倡议:一要创新驱动。构建循环生态,聚焦化学回收、再生、纤维等卡脖子领域,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转化通道。推动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阅卷的创新机制,打造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循环创新共同体。二要价值导向。释放循环潜能,提升绿色增值能力,充分利用转型金融等融资渠道,让绿色实践转化为可量化的绿色资产。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新机制,建立科学的绿色价值评估体系,激活循环经济的内在价值与市场活力。三要内外融通。拓展循环布局,推动产业链纵向贯通、区域间横向协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强化在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等方面国际互通互联,参与构建全球纺织品循环治理体系。

实际上,产品数字护照提供端到端有不可改的、可验证的一个数据产品,让供应链更透明化,也让可持续性变得可持续性、可衡量、可比较和可执行,为端到端的可持续消费革命提供了坚实基础,代表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愿景。阎岩表示,产品数字护照用于记录和展示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标签或者是一个电子信息集成,更是一个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开启了一场深刻变革的“钥匙”,这就要求纺织服装产业面向未来从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要求消费者知情并且负责任的消费;要求企业彻底改变设计、生产、商业单循环模式;要求政府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规则。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