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制造再“出海”:斯堪尼亚在如皋投资 20 亿欧元工厂的战略解读

©原创 作者: 张永杰 发表时间:2025-09-03 13:05
分享到:

本报研究员  张磊

全球制造业正处于重构周期:能源转型、产业链重组与地缘政治摩擦交织,使企业战略决策更具复杂性。在此背景下,瑞典卡车巨头斯堪尼亚(Scania)宣布斥资20亿欧元在中国江苏如皋建设全资工厂。这不仅是该公司60年来最大海外投资,也是全球商用车行业的一次结构性信号。根据《金融时报》报道,该工厂预计2025年10月投产,年产能50,000辆卡车,约为其巴西工厂产能的两倍。更值得关注的是,投产后50%的产量将出口亚洲和大洋洲,显示其全球布局逻辑的深度调整。

这项投资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决策,更折射出全球制造业在区域化趋势、能源转型压力和供应链安全逻辑下的新秩序。本文将从企业战略、技术模式、供应链生态、区域经济影响四大维度,结合权威数据、行业对标与专家解读,分析这一投资的深远意义。

企业战略:信心与博弈的双重逻辑

在全球化进程面临逆风、企业跨国布局更趋谨慎的当下,斯堪尼亚的决定显得逆势而上。当不少跨国企业选择“去中国化”或“供应链分散”时,斯堪尼亚选择全资投资,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不仅仅是成本优势,更涉及对中国市场体量、产业配套和未来政策环境的综合判断。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此次如皋工厂是斯堪尼亚过去六十年来最大海外投资项目,显示其在全球重卡市场结构调整中的前瞻布局。CEOChristianLevin表示,该工厂不仅服务中国本地市场,更作为面向亚洲及大洋洲的出口枢纽,因为“中国与这些区域的自贸协定覆盖面广,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竞争力”。

从国际对比来看,沃尔沃和戴姆勒近年也加码中国投资,但多为合资模式,而斯堪尼亚选择全资持股,意味着其对品牌独立性、技术输出与利润回收的高度重视。这种模式既体现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任,也反映出其在全球供应链格局中的核心节点定位。

根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卡车市场规模,2024年销售重型卡车超过90万辆(Reuters,2025)。此外,亚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和印度,对高效物流设备的需求强劲,使得中国成为理想的制造与出口中心。

斯堪尼亚此举不仅是企业逐利逻辑的体现,更是一种全球化新形态的缩影:即在地缘不确定性增强时,企业通过“深度本地化+区域外溢”实现风险对冲。中国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庞大的市场和政策协同,继续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业投资,这种趋势对于全球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模式:灵活制造应对能源转型

随着全球卡车行业迈入电动化和清洁能源时代,如何在技术路径尚未完全明确时保持竞争力,成为企业决策的关键问题。斯堪尼亚如皋工厂的“乐高式”模块化设计,正是其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核心武器。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如皋工厂采用高度模块化的“乐高式”设计,可以在同一生产线上灵活切换内燃机车型与电动动力系统。这意味着斯堪尼亚无需在当前就完全押注单一技术路线,而是保持战略弹性,以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动态变化。

斯堪尼亚CEOChristianLev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能源技术未定型的阶段,模块化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这种灵活性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还为未来标准确定后快速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与斯堪尼亚相比,戴姆勒在中国的合资工厂主要聚焦传统燃油车型,而特斯拉则押注纯电路线,形成技术战略的两极。斯堪尼亚的中间策略——既不放弃传统,也不盲目All-in电动化——在行业专家看来更具韧性。

模块化制造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种战略缓冲机制。在电动化进程不确定、政策节奏不均衡的背景下,斯堪尼亚通过灵活工厂设计,为未来多元能源路线预留空间。这种策略不仅影响自身竞争力,还可能推动中国本土企业在柔性制造上的加速学习,进而重塑行业标准。

供应链生态:全球协同与本地融合

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制造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要素。在疫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的冲击下,“本地化生产+全球化协同”成为新趋势。斯堪尼亚如皋工厂将如何在这一逻辑下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如皋工厂预计年产能50,000辆,其零部件供应不仅依赖本地配套,也将与斯堪尼亚全球网络保持高度协同。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中国在全球卡车零部件供应链中的占比超过35%,覆盖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等关键环节。

同时,亚洲新兴市场对高性能卡车需求增长,使得斯堪尼亚能够以中国为制造中心,辐射印尼、澳大利亚、中东等市场。这种布局不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利用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自贸协定优势,规避高关税壁垒。

斯堪尼亚计划与江苏及长三角地区零部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这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如皋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节点。通过本地化生产与全球化协同的结合,斯堪尼亚在降低地缘风险的同时,提升了响应速度和供应链韧性。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未来跨国制造企业在亚洲市场布局的典型案例。

区域经济影响:新投资与产业升级

跨国制造业投资不仅是企业行为,更深刻影响区域经济结构。斯堪尼亚如皋工厂的落地,对江苏、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引进和就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示范意义。

江苏省官方数据显示,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本地配套企业投资,形成卡车产业集群。同时,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将加速本地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的能力提升。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家发改委,2024)。斯堪尼亚的投资恰与这一方向契合,预计将成为外资带动产业升级的标杆项目。同时,这一模式可能推动中国在全球商用车行业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从区域发展视角看,斯堪尼亚如皋工厂不仅带来资金和产能,更输出先进理念,促进产业链协同升级。这种外资项目与本土政策高度契合的投资模式,将为未来吸引高端制造业外资提供有益借鉴。

斯堪尼亚在中国如皋投资20亿欧元建设全资工厂,是全球制造业战略调整的重要案例。这一举措体现了三重趋势:制造本地化与全球协同的再平衡、技术路线多元化的灵活应对、以及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加速推进。

未来五年,这座“乐高式”工厂不仅将成为斯堪尼亚全球产能布局的核心,还可能成为中国制造升级和跨国供应链重塑的重要样本。在全球贸易体系面临挑战、能源转型尚未定型的背景下,如皋工厂所承载的不仅是产能,更是战略选择的象征。

正如《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拥有比欧盟更多自贸协定”,而企业选择在哪里投资,往往也是对全球规则和市场信号的一次投票。斯堪尼亚的这张“投票”,无疑为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写下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注脚。

参考资料

FinancialTimes.(2025,August12).Scaniatoexporthalfoftrucksbuiltat€2bnChinaplant.https://www.ft.com/content/34a6b501-57d8-4177-90ac-cdfe1f8dc8fc

Reuters.(2025,May26).Scaniareadies2blneuroChinahub,eyeingAsiangrowth.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scania-readies-2-bln-euro-china-hub-eyeing-asian-growth-2025-05-26/

WTO.(2024).WorldTradeOutlook.https://www.wto.org/

OECD.(2024).AutomotiveIndustryTrends.https://www.oecd.org/

江苏省商务厅(2025).外资重大项目落地情况报告.

作者:张永杰

编辑:江平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