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03 07:09
分享到:

2025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福建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在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一同出席的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和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以及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伟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

陈建业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成立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集聚资源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抓产业、以“敢闯敢试”的锐气强创新,福建省制造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制造业的“家底”更厚实、“筋骨”更强健,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福建省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1.51万亿元增至2024年1.92万亿元,全国位次从第6位升至第5位。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2%、居东部十省市第3位。截至目前,福建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7%,位列全国第2位。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预期全面完成。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工信厅聚力调结构,使现代化产业体系“多点支撑”,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聚力强创新,使制造业核心动能“提档加速”,各类创新成果更快“落地生花”;聚力建链群,使产业承载空间不断拓展,一体推进县域产业链、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大集群引领、小集群支撑”的良好态势;聚力促转型,使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步伐加快,推动数字化从“点状开花”向“全面覆盖”延伸,让传统制造业插上“数字翅膀”,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聚力降能耗,使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现,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产业优”与“生态美”相得益彰,让制造业的“绿色答卷”越写越优;聚力优环境,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制造业的“活力源泉”持续涌流,壮大了福建省优质企业群体实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陈建业表示,福建制造业的五年跨越,是“敢拼会赢”的创新史,也是“笃行实干”的奋斗史。下一步,将精心编制“十五五”专项规划,扛牢责任、主动作为,以扎实有力的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硬实绩,努力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更多工信力量。

施惠财介绍了过去五年福建省在工业稳增长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五年来,福建省工信厅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健全运行监测机制,抓实工业增长支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优化企业服务,把工业稳增长作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动工业稳增长,保持制造业占GDP比重总体稳定,筑牢了制造强省建设发展底盘。

当前,“智改数转”已成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陈传芳介绍了福建省工信厅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工信厅坚持把数字化全面赋能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通过政策引领、典型引路、平台赋能、优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达71.8%,居全国第二。福州、厦门、泉州、龙岩、漳州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福建获评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成效突出地区。

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郑伟表示,福建省工信厅始终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重点工作,围绕梯度培育、政策引导、赋能提升和产融合作四个方面,系统推进、精准施策,取得积极成效。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8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9家,比“十三五”分别增加2757家、206家;同时,还培育了16个国家级、6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44个县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活力。截至目前,福建省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00多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多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发力。施惠财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工信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同向发力、深度融合。

一是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共商机制,在9个省级产业专班组建专家组,开展产业研究,为全省产业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建立产业创新部门协同机制,从科技人才、规划布局、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共同组织项目申报、资源调配和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三是深化产学研精准对接机制,在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发布推介,成功对接项目600多项。

四是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机制,今年以来组织各地开展“四链”融合对接活动200多场,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对接,参与企业1.7万家,对接银企授信项目300多个,授信金额约1400亿元,支持鼓励产业链紧缺人才、关键人才650多人创新创业,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工信厅致力于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质产业空间载体,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据陈传芳介绍,2020年福建省以省政府1号文件确定在全省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制定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园区建设指南,遴选26个园区开展试点,推动10个省直部门挂钩试点园区,牵头实施龙头品牌、规划提升、集约发展等十大专项行动,探索形成“三降低三提高”初步成效,即:降低项目落地周期、降低企业建设成本、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风险,提高土地和厂房使用率、提高产业链集聚度、提高园区配套水平。2024年起,传承创新第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在63个园区深化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实施规划引领、机制创新、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承载力提升等五大行动,打造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的高质量空间载体。

五年来,工业园区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全省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从2020年的2个增长到7个;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推动“上下楼变上下游,产业园成产业链”;空间载体提质升级,近3年新建成产业载体超2300万平方米,招引入驻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超2500家,投用率达85%;要素资源更加集约,推广园区标准化建设高新集聚、产城融合、新旧融合等八种模式,确立“折叠空间+垂直产业”新思维,向“天”要地,打造“垂直工厂”,新改扩建标准厂房项目容积率最高达3.7,产业项目容积率普遍高于工业用地控制指标20%以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寸土”正在生“寸金”,32个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80%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郑伟表示,“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强化政策引领,工业能效稳步提升。累计完成400多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累计实施省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50多项,压减能耗超100万吨标准煤。

第二、强化绿色制造。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9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5家、绿色工业园区48个,全省绿色工厂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第三、坚持多措并举,节能管理持续加强。稳步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全省10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面联网,加强日监测、月跟踪、季分析、年总结,主要监测指标在全国领先。

福建将持续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为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和福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闵恭新)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