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关键之年,当谋关键之策,有关键之为。4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之后,各部委、地方、行业与企业的“十五五”规划编制陆续展开。8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十五五”规划部分省市座谈会,了解地方“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听取对编制“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举措。8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听取关于扩内需、稳就业等方面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各地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密集展开。
锚定新型工业化
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规划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李乐成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要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李乐成强调。
李乐成表示,要明确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深刻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远影响,深刻认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抢抓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研究“十五五”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问题。聚焦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提出科学合理的目标指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领先优势和竞争地位、提高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等,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系统谋划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举措。
李乐成要求,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由部领导带队,专题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系列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以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要做好工信领域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地方工信规划与国家工信规划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规划的衔接,推动主要目标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布局上下贯通,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科学谋划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新的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和创新活力,为“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与力量。
8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听取关于扩内需、稳就业等方面意见建议。
参会企业谈到,面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新机遇、新挑战,企业积极谋划转型发展,着力推动国内外市场相互联通、相互促进,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国家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进一步完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企业人才和用工保障等方面政策,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同时,与会企业表示将加快创新发展,自觉抵制无序竞争,积极稳岗扩岗,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郑栅洁表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将更加彰显,要坚定发展信心,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将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
“希望企业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序开展市场竞争,为扩内需、稳就业多作贡献。”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扩内需政策举措,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增加优质供给,扎实稳就业扩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加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点面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也表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认为,展望“十五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为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机遇。其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步伐加快,为技术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探索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有效场景。
聚焦重大改革举措
各地密集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
谋划重大改革举措,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对各地而言,谋划“十五五”规划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以来,各地陆续启动了“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并形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为编制好地方“十五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8月26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座谈会上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的关键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要把广东“十五五”规划编制成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的规划,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紧盯事关全局的战略课题深化前瞻研究,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制造强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海洋强省建设等重点工作,谋深谋实一批创新性举措和标志性项目,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
8月22日,山西省省长卢东亮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
会议指出,在科学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坚持全面系统与突出重点相统筹,全域规划与产业指导相协调,质量优先与保证效率相结合,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聚焦山西省资源禀赋及市场、产业等优势,细化任务举措,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切实把山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绘制好。
8月20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全省“十五五”新型工业化规划编制暨制造强省建设重点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十五五”新型工业化规划编制工作。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强调,要攻坚七大任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一是全力稳住工业增长态势,聚力稳行业、稳企业、稳预期,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二是推动工业投资止跌回稳,落实“管行业管投资”要求,聚政策合力,抓项目推进。三是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聚焦实现“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加快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2.0版,强化精准施策和调度推进。四是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五是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有序有力确保清到位、清彻底。六是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工作,构建“政策引导+资本运作+专业服务”的并购生态,打造全省并购要素配置新高地。七是全力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确保办成一届影响大、特色足、成效好的大会。
8月21日,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主持召开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人大代表座谈会。曹慧泉强调,要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绘株洲市“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是我国发展规划体系的鲜明特点。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株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市“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并启动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已汇总了一大批高质量“金点子”。
“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在综合实力、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为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展望“十五五”时期,革命性技术突破正在引发剧烈的产业变革,国内供需匹配、要素结构等也将发生较大改变。
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需统筹好“高质量供给引领和满足内需、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产业国内根植与海外布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四对关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三方面深度融合,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供链打造、创新体系建设、数智化改造、绿色低碳循环、国内外布局优化、一流企业培育等为主要路径,全力推进“十五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建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