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新貌 扬雄风 定标杆 阅兵展现“大国重器”雄姿

©原创 作者: 谭云刚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02 16:16
分享到:

■特约撰稿  谭云刚

9月3日,受阅部队将在长安街列阵,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阅兵时长约70分钟,编设45个方(梯)队;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

这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军事需求一直牵引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产业发展。未来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战争,同样会继续牵引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九三阅兵展新貌扬雄风定标杆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将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和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为未来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定准了标杆。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阅兵在编排设计上,突出展示我军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武装力量体系更为完备。

这次阅兵将充分展现新时代我军官兵勇敢刚毅坚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为主体的新型四代装备,以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新域新质装备,以及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突出展示我军联合作战、联合保障、智胜未来的“三结合”军事力量,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抗战胜利80年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历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1945年骡马驮炮到今日东风、红旗、鹰击系列导弹的凛冽寒光,从巨浪-2潜射导弹到高超音速武器穿透反导系统,从“钢少气多”到“钢多气更雄”的精神传承,迎来了从被动防御、积极防御到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从封闭向开放、计划向市场、垄断向竞争、分割向融合、守旧向创新、靶场向战场的历史性转变。

这次阅兵展现的新一代武器装备,为未来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定准了标杆,更为赢得未来集陆海空天电网“六位一体、攻防兼备”的立体式高强度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技术改变“游戏规则”

未来战争形态将呈现多种新样式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新形态战争演变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战争形态迅速发生改变,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已走上历史舞台,陆海空天电网形成了多维全域的全新战争体系,对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体系形成了立体压倒性的制胜优势。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战争、俄乌战争,面向两个战场、面对两个强敌,集陆海空天电网“六位一体、攻防兼备”的立体式、高强度、大规模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战争形态加速演进,未来战争将呈现出许多新的作战样式:

一是全域攻防战。全域攻防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新焦点。“全域作战”是以“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为核心,以“海陆空一体化”以及“太空和网络”为基础,将太空、网络、电磁频谱、威慑、投送、导弹防御等能力结合在一起,与全球性竞争对手在各种烈度的冲突中竞争。

在未来“全域战”中,军事大国的武器系统在打击速率、精度、距离等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空间的限制,制胜机理更加强调由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向夺取制智能权、制信息权、制认知权转变。

二是全维精确战。全维精确战是指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运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等多个维度上,通过高度精确的信息获取、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以最小的代价达成作战目标的作战样式,追求作战效益精确高效。未来战争中,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复杂的作战系统,使战争成本较以往大幅增加,而通过大体系支撑下的精确点杀战,可以做到目标清晰明确、毁伤快速精确、消耗成本低廉。

三是科技赋能战。未来战争更要关注网络、太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新型战争样式,而颠覆性技术将催生新型武器装备集群式涌现,新一代航空母舰、静音潜艇、无人潜航器、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多机理毁伤导弹等武器性能和威力将远超过去。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电磁炮、空间自主操作机器人、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超远程精确制导炮弹等高端武器,部分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6G通信、“互联网+”、生物交叉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不断催生出“算法战”“电磁频谱战”“脑控战”等新的作战样式,改变了战场“游戏规则”。在智能技术辅助支持下,智能态势感知、智能指挥控制、智能精确打击、智能后装保障、智能效果评估,逐步成为现实。

四是综合国力战。未来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包括国际政治影响力尤其是政治(军事)联盟的领导力、经济支撑力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能力、科技创新力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军事战斗力尤其是国家国防动员能力、装备与后勤保障力尤其是保障持续作战需要的装备体系与后勤保障能力、文化引领力尤其是先进文化的渗透力。综合国力战最直接表现为混合多维战。

科学引领军事发展 明确未来军事需求

军事需求,是为实现国家军事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军队维护国家利益、应对威胁挑战、打赢未来战争所需能力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2024年以来,国际上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并投入地区战场,这都将对未来军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三大需求:发展与安全百年变局的战略新选择;现代化强国和一流军队建设的新任务;应对强敌威胁打赢未来集陆海空天电网“六位一体攻防兼备”立体式高强度大规模持久战争的新使命。

二是构建三大系统: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卫系统;蓝军体系对抗系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系统和社会化后勤综合保障系统。

三是实施三大工程:即基础科学与基础军事科学工程、自主可控工程、替代反制工程。

四是推出三大举措:即优先投资六大装备项目: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新系统技术,新域新质作战装备、多层次多技术融合的联合作战概念,对现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进行适应性系统改进与提升的解决方案,打破敌我双方成本平衡的创新项目。

全力打造一大批“五独俱全”企业:即具有独树一帜的科学思想,独到之处的技术发明,独辟蹊径的技术路线,独具匠心的工艺诀窍,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的领头羊、独角兽和小巨人。

重点发展六大融合产业集群,分别为产业发展基础集群、信创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军事装备产业集群、“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通信)技术产业集群、现代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等。

五是加快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六是弥补产业理论根基、产业人才质量、产业发展机制弱势。

先进军事科技不断创新 牵引高技术装备发展

先进军事科技的不断创新,正在加速改变人类战争样式,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战争,将牵引高技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牵引高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2020年,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到2035年,我国跃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实现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和一流军队。

未来战争基本样式,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导向,以信息化武器装备软硬杀伤攻防作战为核心,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天网电多维一体的体系对抗。智能化战争是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基于网络信息系统,运用智能化武器装备及相应战法,在陆海空天网电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一体化全域战争。未来智能化战争最需要的智能武器装备,如微(小)型隐身智能高速高效常规威慑装备,反无人机蜂群智能作战系统,全域智能反导武器系统,智能炸弹、智能导弹、智能潜艇、智能战机、智能飞艇等。

未来战争形态将牵引高技术装备的发展。全域攻防战、全维精确战、科技赋能战、综合国力战,将牵引具有前瞻性、先导性、颠覆性、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型武器装备发展。尤其会牵引微(小)型、无人、隐身、智能、高速、高效常规威慑武器装备发展,形成并持续提升武器装备六种关键能力——信息获取与智算能力、系统思维与调控能力、精准侦探与识别能力、精确制导与打击能力、体系构建与对抗能力、综合保障与持续作战能力。

未来军事需求将牵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域作战空间,将牵引海洋、太空、网络、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未来军事需求也将推动人工智能装备、极限隐身与反隐身装备、硬件软件化与软件智能化装备、反导反卫反潜装备、无人作战装备和反无人作战系统装备,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新通信产业的发展。

未来军事需求将牵引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高技术装备及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标志是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实现制造业由“三低一弱“(低技术含量、低质量、低附加值、弱品牌)向“三高一强“(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强品牌)转变,这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的关键。

构建新生态新模式

推进“十五五”高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

“十五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贯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推进我国高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应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体现最大限度地开放、最大限度地竞争、最大限度地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励创新。

一方面,建立健全推进高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公私混合、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高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新型体制;加快构建应融则融、应竞则竞、融竞并举、创新打赢的运行机制;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攻关的军民协同创新政策制度。形成未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主导、传统产业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资源配置最优化、融合效益最大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另一方面,着力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生态新模式,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一代人才、一代技术、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建立健全基于无形资产价值科学评估、兼顾知识产权投资者、创造者、转化者利益与合理回报的知识产权管理新生态。

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产业新模式,培育一大批具有领先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行业顶尖级创新型企业群。

建立健全基于全系统、全特性、全寿命质量管理、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评价的科技创新质量管理新模式。

建立健全基于技术成熟度、软件成熟度、制造成熟度、产品成熟度和商业化应用效能的技术创新成果价值评估新模式。

建立健全基于各类人才创新能力与成果价值评价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新模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趋势,衷心期望中国新一代科学家、企业家、设计师和大国工匠们,铸造出更多更好的大国重器——天眼、蛟龙、墨子、嫦娥、北斗、航母、核潜艇、055-驱逐舰、“九天”无人机、东风快递、歼-20、运-20、直-20、红旗系列导弹武器系统,创造出对手看不见、跟不上、听不到、拦不了、打不着的全球独一无二的系列空天飞行器,实现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强军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专家委员会委员、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


作者:谭云刚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