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储能企业加速布局海外高价值市场

©原创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29 19:4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近日,由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第四届EESA中国国际储能展(以下简称“第四届EESA储能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展会吸引了600余家储能产业链企业参展。

40余场新品发布会在展会期间密集举行,涉及PCS、EMS、电池、分布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智慧储能柜、源网侧系统解决方案、储能温控系统等。其中,欣旺达展出了自研的684Ah大容量储能电芯;汇川技术全球首发了液冷430kW组串式PCS、3.5MW大功率集中式PCS、6.9MW升压一体机及7MW升压一体机;远景展出了包括700+Ah电芯在内的从电芯、Pack、PCS到系统的全栈产品;北欧领先的虚拟电厂运营商GreenVoltis与林洋储能,联合发布了全新“PowerAtlantic®+Chronos&AetherAI”全链路一体化解决方案。

各家企业技术、产品竞争如火如荼,整个储能行业面临深度重构。一方面,“136号文”等重磅政策的出台,改变了行业的商业逻辑和投资模型;另一方面,价格战、产能过剩等内卷问题形势严峻,如何“自救”成为行业共同难题。

时隔三年,汇川技术全面重返储能领域。

第四届EESA储能展上,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汇川技术”)以“汇川工业零碳方程式:1+4+X=0(zerocarbon)”为主题亮相,正式发布工业零碳战略,定位为“高能耗工业深度脱碳综合解决方案架构提供者”。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该战略通过装备流、工艺流、能源流、信息流四维协同,旨在构建“双漏斗”生态体系,推动工业自动化与能源管理深度融合。

汇川技术能源重工业总裁郭立鹏介绍,高耗能企业在实现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应着重利用自动化和工艺技术来优化能源使用。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三大核心场景——工艺工控场景、能源电网场景和数字化场景,是所有工厂不可或缺的基础,未来90%的新建或改造投资都将围绕这些场景的用能结构调整。

今年5月,汇川技术正式对外宣布,将全面重返储能领域。与三年前相比,此次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有哪些变化?

对此,汇川技术储能BU总经理王晓宇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川技术重返能源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储能,未来的服务将致力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于厂区、园区、城市到全社会的脱碳。

“基于汇川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化平台、负荷侧积累,汇川零碳战略将推动整厂/园区/城市的负荷&能源控制一体化,结合工业5G总线技术,实现源随荷动,与现货市场预测形成高效联动。”王晓宇说。

国内电力市场加速重塑的同时,“全球化”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必答题。大量储能企业纷纷启动国内、海外“双轮驱动”模式,欧洲、中东等市场,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热土”。

Oriental Mandarin FZE LLC合伙人 Mia 以中东市场为案例,揭示了光储项目开发的新机遇: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储能年均新增超20GWh,独立储能已经不只是做“辅助服务”的配角,其商业模式正逐步向容量市场、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更高价值链攀升。

江苏为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恒智能”)副总裁杨树博士介绍,为恒智能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公司产品已经打入38个国家和地区。瑞典、丹麦的调频市场,荷兰、比利时的平衡交易市场,为恒智能均有业务布局。

远东电池同样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主要力量。远东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程超表示,储能业务是该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远东电池储能业务的核心市场集中在欧洲,预计今年欧洲市场销售额将再创新高。远东电池在欧洲重点推广三大类产品:光伏配储场景下的DCDC储能系统、分体式低压储能系统以及高压堆叠储能系统,均已形成稳定的出货节奏。除欧洲外,远东电池还在积极开拓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在南非等地的业务布局正在推进。同时,该公司已获得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预计今年将实现批量供货。

“在国际化储能市场,我们发现基于海外资方、电力市场的需要,PCS在整个系统中的‘江湖地位’非常高,所有的并网交互、指令执行,包括电站的收益影响,PCS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国内市场也陆续认识到了这一点。”王晓宇表示,“目前,汇川技术在欧洲、澳洲、印度、非洲都有比较不错的进展。”

远景高品质电芯正赋能更多中国储能企业走向国际,赢得全球订单,助力各国能源转型。记者获悉,第四届EESA储能展上,远景与十余家头部储能集成企业签署电芯合作战略协议,规模超40GWh。远景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远景目前已累计为Fluence、Nidec等国际头部储能集成商交付超50GWh电芯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0余个储能项目。与此同时,远景全系储能电芯产品已通过全球200多项安全测试验证,获得中日美欧韩等权威机构认证,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缩短认证周期、赢得市场信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余娜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