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东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卧龙峪村,薄雾轻笼漫山桃林。“嘿!哈!”铿锵吆喝穿透晨雾,李长凯扎稳马步,长拳行云流水,收势时指尖轻勾,红毛桃、黄毛蟠桃便稳稳落入手心。这段“功夫+蜜桃”的短视频,让这位退役军人村支书成了沂蒙大地上火遍网络的网红村支书,更让卧龙峪村的蜜桃顺着网线香飘千里。
卸甲归田:放下“红火日子”,扛起“为民担子”
初见李长凯,军人硬朗气质扑面而来:腰杆笔直如松,眼神锐利如炬,行事干脆利落。这份特质源于数十年磨砺--8岁入武校,踢腿、扎马步练就坚韧;17岁因武术特长特招入伍,18岁入党,29岁退伍后,李长凯回蒙阴县城创办武术培训学校。凭借过硬功夫与负责态度,武校声名鹊起,学员络绎不绝,年收入可观,日子红火。若按部就班,他本可在县城深耕武术教育,享受高质量安稳生活。
35岁时,转折来临。卧龙峪村因缺得力带头人发展停滞,云蒙湖生态区管委会领导多次找到他:“长凯,你是村里走出去的,又当过兵、入过党,乡亲们盼你回来带大家过好日子!”
这让李长凯陷入两难:一边是苦心经营、前景大好的武校,回村意味着收入锐减;一边是生养自己的家乡与乡亲期盼的眼神。面对“放着县城好日子不过,回村遭罪”的劝说,他想起部队宣誓场景与党员初心:“俺是当过兵的,党和部队培养了俺,哪儿需要俺就去哪儿!”他果断将武校交副手打理,收拾行李回村,扛起“兵支书”担子。
上任首件事,便是解决村民“心头病”。卧龙峪村是库区村、桃树种植专业村,土地多在丘陵山坡,灌溉条件极差。从水库引水远、成本高,干旱时桃树蔫蔫,果子减产。“蜜桃是乡亲们的命根子!”李长凯带村“两委”班子攻坚灌溉工程:顶着烈日跑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争取支持,一遍遍讲村里困境;工程开工后,他带头扛水管、修水泵,三伏天皮肤晒脱皮仍不停歇;资金短缺时,他悄悄垫上自家积蓄。
短短两月,灌溉工程完工。抽水泵站立在水库边,水管蜿蜒至桃园,200多亩桃树喝上“及时水”,蜜桃个头更大、甜度更高,产量增三成多。村民王大爷捧着蜜桃塞给李长凯:“长凯啊,你帮俺们解决了大难题!这桃甜到心里了!”看着乡亲笑脸,李长凯深知选择没错。
破圈走红:以“功夫”为媒,让蜜桃走出深山沟
灌溉问题解决,蜜桃产量提升,新难题却接踵而至。卧龙峪村蜜桃品质极佳,土壤富矿物质、昼夜温差大,果子饱满、糖度达18度,脆甜多汁。但地处偏远、知晓度低,成熟季村民要么背桃筐走十几里山路叫卖,要么等外地贩子收购。贩子趁机压价,有时一斤桃仅卖几毛钱,连成本都不够;阴雨天,来不及摘的蜜桃烂在树上,村民心疼落泪。
李长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陪村民去镇上卖桃,见贩子压价便攥紧拳头;雨天帮抢摘蜜桃,见果子腐烂便夜不能寐。“得让更多人知道咱的蜜桃!”刷短视频时,他灵光一闪:“俺会武术,把功夫和蜜桃结合,肯定能吸睛!”
他揣着手机进桃林拍摄,却屡屡碰壁:对着镜头练拳放不开、手脚僵硬,还常跑出镜头或对焦模糊。“不行,得学好技术!”他听说县里有电商直播培训班,立马报了名,每天往返县城和村里,跟着老师学构图、学剪辑、学用特效。课间休息时,他还拉着老师问:“怎么把武术动作和桃子结合得更自然?”
经过摸索,李长凯的视频渐有“灵魂”:练太极推手时,掌心轻划桃枝似与蜜桃“切磋”;耍棍术时,棍尖轻点桃子,趣味十足;在云蒙湖畔练长剑,剑光映湖水桃林,画面动人。他还穿正装在桃园代言:“我的家乡卧龙峪,山清水秀,蜜桃甜到心窝里。我是李长凯,为家乡代言!”
第一条“功夫蜜桃”视频发出去,当天就收获了几百个赞,评论区里满是“书记太厉害了”“这桃子看着就好吃”的留言。李长凯来了劲,每天天不亮就扛着手机出门,桃园里、麦田边、崮上草原上,都成了他的“片场”--在麦田里秀链刀,麦浪跟着刀风起伏;在坝上练长枪,枪尖挑着朝霞,身后是波光粼粼的云蒙湖。他的视频越来越火,粉丝从几百涨到几万,不少网友留言问:“卧龙峪村在哪?想去吃桃!”
他的尝试也引起县里关注。蒙阴县推进“乡村振兴媒介赋能”政策,县文旅局为他提供短视频培训、对接推广平台;县人社局考虑村里缺年轻人,增设两个公益岗,招来懂剪辑运营的年轻人。“以前自己拍剪到后半夜,现在有年轻人帮忙,视频质量提上去,我也能腾出手干实事了。”李长凯笑着说。
随着视频传播,客商、游客慕名而来。去年夏天,首批客商尝桃后当场拍板:“品质太好了,长期合作!”游客带家人体验采摘,吃桃、与李长凯合影,还在社交平台分享,为村子免费“打广告”。
坚守初心:走红不“飘”,让乡亲们日子更甜
今年8月,李长凯受邀参加山东卫视《黄河文化大会》。在全省观众面前,他舞起长枪,虎虎生风,“咻咻”枪鸣声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他拿起蒙阴蜜桃真诚介绍:“这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心种的蜜桃,浇山泉水、施农家肥,每口都是家乡味。欢迎来卧龙峪吃桃、看功夫、赏美景!”
节目播出后,卧龙峪村彻底火了。周末、节假日,村口排满外地车辆,桃林满是游客欢笑,农家乐、小卖部生意火爆。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去年蜜桃收购价涨近一倍,不少家庭年收入增两三万。“以前想都不敢想,咱山沟的桃能卖全国,还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玩!”李大妈装桃时笑得合不拢嘴。
走红后的李长凯毫无“网红”架子,始终坚守初心。他明白“网红”身份只是手段,让乡亲过好日子才是目标。他用乡村振兴政策资金,将村里坑洼水泥路修成平整柏油路,方便客商运桃、村民出行;还装路灯、建文化广场,让村民夜间有处休闲。
对五保户和困难群众,李长凯关怀备至。逢年过节,他自掏腰包买米油,带村“两委”上门看望;70多岁的王奶奶子女不在身边,他常帮挑水、扫院子,教她用手机查蜜桃销售信息;去年冬天,村民桃树遭冻害,他第一时间联系农技专家,手把手教防冻、修剪技术,减少损失。
如今的卧龙峪村,蜜桃采摘季村口货车排长龙、桃林人声鼎沸,村民脸上满是幸福。李长凯依旧每天清晨在桃林练拳拍视频,只是镜头里多了乡亲忙碌的身影、孩子嬉戏的画面、游客开心的笑脸。
“当过兵,就该有不服输的劲;当村支书,就得给村民办实事。”阳光洒在李长凯与满枝蜜桃上,泛起甜光。他有个朴素心愿:“想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蒙阴蜜桃、卧龙峪村,让沂蒙特产香飘更远,让乡亲日子越过越甜、越红火!”(王金川 王珂 刘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