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赋能,小内镜照亮基层医疗“盲区”

来源:映象网 发表时间:2025-08-29 14:07
分享到:

在辽宁锦州义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医师郝雨晴正操作着胃镜设备,屏幕上一处仅2.8毫米的微小病变被AI系统实时标注出红色警示框。“过去这类病灶漏诊率超40%,现在有了‘医镜到底’系统,就像为基层医生装上了‘AI眼睛’,早期胃癌检出率提升了23%。”郝雨晴说。

这份改变,源于一群医学院学生扎根一线的发现。2024年,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学生董鸿跃在附属医院见习时,跟踪了53例基层转诊病例,其中37例存在微小病灶漏诊问题,最小漏诊病灶直径仅2.3毫米。“对基层患者而言,精准识别一个2mm的病灶,可能意味着挽救一个家庭。”董鸿跃告诉记者,这个发现让团队决心开发适配基层的AI辅助系统。

辽宁锦州地区基层医疗调研数据显示:45岁以上人群中早期胃癌漏诊率达29%,基层医院对微小病灶识别准确率仅68%。面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型号繁杂、影像标准不一、医师经验不足等痛点,这支学生团队在马云胜、赵丽娟等教授指导下,跑遍锦州6个区县32家基层机构,分析426例病例,最终研发出集“AI辅助诊断+一次性内镜组件+云端质控”于一体的智能诊疗系统。

技术突破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在古塔区敬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旧设备产生的模糊影像有效分析率从62%提升至96%;在太和区大薛镇中心卫生院,本地诊断率从35%升至89%,患者等待时间从23天缩短至3天。系统不仅能智能识别微小病灶,还通过一次性组件将交叉感染风险降至0.3‰。

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在锦州3家县级医院、12家基层机构投入应用,辅助完成临床诊断6000余例,多检出早期病变136例。预计到2028年将带动直接就业68人,间接带动就业120余人。

“从实验室算法到临床诊断,我们正努力缩短基层与三甲医院的诊疗差距。”团队成员郎雨晴表示。未来团队计划将系统推广至东北三省200家医疗机构,让更多基层患者享受到与三甲医院同质的消化内镜诊疗服务。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