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飞的”逛鸠兹湾、看场无人机编组表演、体验一把无人机快递配送……
在安徽芜湖,低空经济不断上“新”,场景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亲民,低空经济正在持续“扩容”。
一个多月前,76岁的湾沚区花桥镇永兴村村民王次水,在家门口的东方飞谷飞行营地,搭乘村集体出资购买的“永兴号”飞机,将家乡风景尽收眼底。酷炫的体验让他直呼:“太激动了,从没有过这样的视角!”
这是芜湖低空经济火热发展的一个缩影。
俯瞰芜湖航空产业园。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芜湖在政策端和产业端同频共振,发展低空经济的赛道越走越宽,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铺到低空去。
在这条新“路”上,芜湖先行先试,早在2013年就开始前瞻布局,经过10来年的发展,芜湖低空经济飞进大众视野,为交通物流、应急救援、文旅融合等应用场景不断赋能。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向天空要生产力”的路径更加明晰。
“芜湖造”通航飞机。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户芜湖航空产业园的整机制造企业,自2013年成立,一直深耕航空器研发制造领域,已成为国内低空经济航空器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13年底签署许可协议、2015年飞机下线、2016年飞机首飞、2017年首架飞机交付……”细数起发展时间轴,公司总经理田满林颇为感慨,低空制造是一辈子的事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交付100余架有人机、300余架无人机,并建成总装脉动生产线,具备大尺寸航空结构件制造能力。
安徽劲旋风螺旋桨。人民网记者 张俊 摄
除了整机企业,如今的芜湖航空产业园,已集聚航空新材料、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通用航电、航空部附件等产业链企业近200家,涌现出了劲旋风螺旋桨、华明航电、航瑞动力、钻石航发、雄名科工等一批业内“单打冠军”。
芜湖市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斌告诉记者,核心区内航空器整机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100%,基本实现“不出园区生产一架国产通航飞机”“不出园区即可造一架无人机”的目标。
2017年迁址芜湖的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螺旋桨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螺旋桨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螺旋桨尺寸上,我们的最大旋转直径可做到10米,产品型号多达6000多个。”指着企业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螺旋桨,公司副总经理潘新旗介绍道,“产品占据国内中小型螺旋桨市场90%以上份额,应用领域覆盖中大型无人机、物流运输机以及直升机。”
政策支持是芜湖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2014年,芜湖市首次出台《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2017年,芜湖市将航空产业纳入扶持产业发展“1+5+6”政策体系;2019年,《芜湖市航空产业集聚发展政策规定》出台;2023年,《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炉……
小朋友在东方飞谷飞行营地体验模拟飞行。人民网记者 张俊 摄
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到发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再到设立基金吸引重点企业,芜湖抛出真金白银的政策“组合拳”,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低空“起飞”,乘“风”而上,越飞越高。
如今在芜湖,通用航空“中国心”“中国脑”“中国桨”均能实现“中国造”“中国修”,2024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