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胖改”不是唯一良药 传统超市路在何方?

©原创 作者: 吴辰光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27 08:0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吴辰光

图注:北京大兴区天宫院永辉“胖改”店(吴辰光摄)

胖东来模式调改(以下简称“胖改”)红了一年多,但接受“胖改”的传统超市可谓有喜有忧。

近日,步步高、永辉超市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前者营收增长,扭亏为盈,后者营收下降,由盈转亏,可谓冰火两重天。

另一个接受“胖改”的物美超市,由于其所属的物美集团不是上市公司,至今也未透露太多相关数据,“胖改”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在今年7月,物美集团旗下全新业态——“物美超值”硬折扣店在北京五个区同步开出首批六家门店,这标志着物美集团在零售业态上开启了新的探索。

可见,“胖改”不是唯一良药,传统超市改革还得多想办法。

永辉亏损仍在持续

8月20日晚,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41亿元,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净利润2.75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永辉超市在财报中表示,由于2024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工作,关闭长期经营亏损门店以及门店调改期歇业等因素所致。虽然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对于净亏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整体销售规模的减少;商品供应链改革,短期内承受一定的毛利下降;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产生一定的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公司持有的AdvantageSolutions股票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84亿元。

具体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主营业务营收全面下降。

按行业划分,永辉超市零售业营收285.09亿元,同比下降19.38%;服务业营收14.4亿元,同比下降40.4%。

按产品划分,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营收115.05亿元,同比下降15.38%;食品用品(含服装)营收170.04亿元,同比下降21.88%。

按销售模式划分,永辉超市零售营收285.09亿元,同比下降19.38%;其他营收14.4亿元,同比下降40.4%。

此外,按地区划分,永辉超市在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五个地区的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

期内,永辉超市综合毛利率为20.80%,同比下降0.78%。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集团(永辉超市及其子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85.83亿元,流动资产合计126.78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超59亿元。

对此,永辉超市在财报中表示,集团已制定相关计划及措施以减轻营运资金压力及改善财务状况,包括采取措施加速战略转型步伐,聚焦主业,通过优化亏损门店、门店调改,逐步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持续推动零售业务增长,并同时控制各项成本和费用及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集团已经获得充足的银行授信,可以通过获取银行融资来缓解营运资金压力;此外,集团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可以通过募集资金缓解门店及物流升级改造投资性现金流压力。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永辉超市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零售资深专家王国平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永辉超市在“胖改”过程中会对供应链进行替换,前期对标胖东来商品,后期逐步根据门店情况进行调整,用来适配消费者。在采购层面上陆续砍掉一直被诟病的后台进场费等,前台商品定价层面进行平价销售,在改革期间影响利润是正常的,这也是整个超市行业在重新平衡前台后毛利都会出现的阵痛,包括供应商也在适应新规则。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胖改”需要周期,这期间,永辉超市不论是对供应链的调整还是关店都有巨大成本,涉及人员赔偿、租金赔偿、对供应商的赔偿等,所以亏损是正常的。

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告诉中国工业报,永辉超市的调改是必须要进行的,因为其已连续亏损四年,到了很危险的地步。目前看,有些效果,也许部分门店已能实现单店盈利,但供应链的重构是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逐步完善,因此,永辉超市上半年的亏损在情理之中,而2.41亿元的亏损额度还算好扭转。

财报显示,2021-2024年,永辉超市营收分别为:910.62亿元、900.91亿元、786.42亿元、675.74亿元;亏损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14.65亿元,累计亏损共95.01亿元。

“胖改”何时才能奏效?

为了扭转连亏的局面,永辉超市于2024年6月开始“胖改”,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

2024年9月,名创优品以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2025年3月,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入局永辉超市董事会,率领改革领导小组统领永辉超市转型改革工作。叶国富表示,将坚定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计划到2026年底完成全部存量门店的改造。同时,叶国富在永辉超市2025年度全球供应商大会上提出“去KA(传统大客户模式),立CA(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战略,意在砍掉中间环节的冗余成本,直接触达用户。

“胖改”一年来效果如何?永辉超市相关人士对中国工业报透露,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已完成全国所有大区“胖改”首店落地。截至7月3日,41家春节前已完成调改的门店,上半年日销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日均成交客流同比增长超70%;在春节后至4月底开业的28家“胖改”店,开业三个月内日销同比增长超110%。石家庄长安万达广场店、济南龙湖北宸天街店等多家门店开业首日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倍。

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全国已开业门店共552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有79家。另据永辉超市官方微信显示,截至8月15日,永辉超市全国“胖改”店总数达160家,计划9月底将达200家,在2026年农历春节前将达300家。

随着“胖改”店数量的增加,到2025年年底能否扭亏为盈?中国工业报就此事询问永辉超市,但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永辉超市在“胖改”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瘦身”。财报显示,2021-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门店数量分别为:1057家、1033家、1000家、775家、552家。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下半年永辉超市是否会继续亏损取决于其能否有效调整战略并提升运营效率。除了“胖改”,永辉还应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优化库存管理,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社区团购和即时配送服务。

“永辉超市关店收缩战线是为了减少亏损和优化资源配置,但规模缩小后仍无法摆脱亏损,这暴露出其管理和运营方面或许还存在问题。永辉超市需要重新审视其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此外,永辉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以增强顾客体验和品牌竞争力。”江瀚说道。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只能说“胖改”一部分对症,但不能完全照搬。胖东来毕竟门店数量有限,尚未走出河南省,其模式能否适合全国范围的商圈、社区还是个未知数。永辉超市在全国门店较多,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门店布局的合理性、需求性以及对供应链的整合度。如果做不好这些,想要在下半年扭亏为盈难度很大。

超市改革不止“胖改”

实际上,永辉超市并非唯一一家进行“胖改”的传统超市。2024年4月,胖东来派出20人的高管团队对“中国民营超市第一股”步步高进行帮扶,在这之前,步步高已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如今,“胖改”效果开始显现。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步步高营收21.29亿元,同比增长2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扭亏为盈。

按产品分,步步高分超市、百货、物流及广告、其他四大业务板块。其中,超市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56.37%,占总营收的64.34%,而去年同期占比51.21%。

步步高表示,今年上半年,超市继续深入学习胖东来,通过逐步调改潜力门店以及关闭低效门店,开展自有品牌战略,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较同期得到改善。

截至2025年上半年,步步高超市共23家,全部在湖南省内,距离其巅峰时期的400多家门店已大幅缩水。

对此,庄帅表示,步步高超市属于区域经营,门店数量少,只要调改方向和内容是对的,就很容易见效。

张毅也认为,区域性超市可以精准把握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从营销方面还是门店布局还是商品结构和陈列,都很容易抓住消费者的心。

王国平指出,步步高的业绩可以将“胖改”数据完全体现,而永辉超市的业绩包含“胖改”+未改数据,以及永辉超市还有沉重的历史负担会吞噬利润,所以两者的表现截然不同。

除了永辉超市和步步高超市,“胖改”阵营还是物美超市。据物美集团官网显示,2025年3月,物美超市首家“胖改”店在京恢复开业,改造后的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商品结构80%。另外,在服务生态、商品质量、空间布局、员工待遇等方面也实现了全面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物美超市并不完全采用“胖改”模式。今年7月,“物美超值”折扣店在北京五个区同步开出首批六家门店,主打高性价比和亲民价格。

据物美超市官方微信于8月1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新一批物美超市将升级开业,以“胖改”旗舰店和“物美超值”硬折扣店双业态的形式出发。截至8月8日,物美超市这两种业态门店各有6家。

对于未来物美超市所有门店是否都将逐步改成这两种业态形式?以及预期的规模分别是多少?中国工业报以邮件形式询问物美集团,但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王国平认为,与步步高超市、永辉超市由胖东来带队改不同,物美超市属于自改,更多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改的程度有限。总体“胖改”程度上,步步高超市>永辉超市>物美超市。而物美超市的问题是改革始终不彻底,供应链效率低下,也许这轮“胖改”和折扣店的表现都不会太抢眼。

在庄帅看来,传统超市无论以何形式调改,无非都会围绕着供应链资产、自有品牌、员工待遇、新业态、用户体验这几个方面。过去,传统超市更多关注收费进场,商家谁付费多谁的商品就可以上超市货架,而会员店、电商、折扣店等业态更贴近消费者,所以多年来轮番冲击传统超市。

近年来,除了永辉超市、步步高超市外,永旺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物美集团旗下麦德龙等关店信息也层出不穷。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传统超市的困境并非单一企业经营不善所致,而是整个行业在“云消费”时代经历结构性变革的必然结果,其“一站式购足”的核心价值在电商的冲击下早被瓦解。与此同时,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库存压力进一步侵蚀了传统超市的利润,导致国内外老牌巨头普遍出现业绩下滑和关店潮。这股关店潮未来仍将持续,直至企业完成根本性的商业模式重构。

“传统超市无论选择哪条转型、调改路径,想成功必须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一是供应链的智能化再造,这要求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预测消费需求,从而实现高效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是支撑食品超市生鲜品质和硬折扣店价格优势的关键。二是线上线下融合,必须打通实体店与网络渠道,实现数据、库存、会员体系的互通,从而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服务。总之,传统超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呈现多元化,但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做出清晰的战略选择。”赖阳说道。

作者:吴辰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