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头公司首派“期中红包” A股分红生态迎重塑

©原创 作者: 吴晨 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27 08:0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吴晨 王珊珊

A股2025年半年报披露本周进入高峰。Wind数据显示,8月25日至31日期间,预计超过3700家上市公司将集中交出“期中答卷”,市场目光聚焦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权重股的业绩表现。与此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中期分红潮”同样成为焦点。

截至8月24日,已有超过290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期分红预案,合计中期分红金额高达1640亿元。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601728.SH)、中国石化(600023.SH)三巨头分红均超百亿,构筑了分红潮的“基本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中车(601766.SH)、长安汽车(000625.SZ)等逾20家公司首次加入中期分红行列,释放出强化股东回报的积极信号。

在分红比例方面,有16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100%,接近六成的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在30%-100%之间。这场由政策引导与内生动力共同驱动的分红热潮,究竟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其又将对市场生态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政策引领多方共促 分红理念深入人心

“本轮中期分红潮的兴起,是政策引导、公司主动作为与市场资金需求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向中国工业报表示,首先,政策层面提供制度保障。监管层持续强化分红相关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将通过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等措施加以约束;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提升分红频次与金额,多措并举推动市场股息率提升,从制度根源上夯实股东回报的基础。

其次,公司层面主动传递长期价值。一方面,通过现金分红直接回馈股东,能有效缓解投资者对短期市场波动的焦虑,进一步巩固其持股信心;另一方面,稳定的中期分红可向市场传递“公司现金流充裕、盈利具备可持续性”的积极信号,助力提升公司在长期维度下的估值吸引力。

最后,市场资金面催生需求匹配。随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对A股的配置力度,市场对“低波动、高确定性收益”类资产的需求显著提升。中期分红能为投资者提供及时的现金流回报,精准匹配这类资金“偏好稳健、追求长期安全收益”的风险收益特征,成为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抓手。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同样对中国工业报指出,在监管层的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提升,中期分红成为重要体现之一。监管层持续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回报投资者,这一政策导向促使更多企业加入中期分红队伍,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和权重公司积极响应,形成了本轮中期分红潮。中期分红不仅能提升投资价值,也能更好地回馈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前金融从业者、现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告诉中国工业报,强化分红不是简单的派发现金,而是构建一个“上市公司专注盈利→真金白银回馈股东→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市场稳定性增加→进一步促进公司价值发现”的良性循环。这是A股市场从新兴走向成熟、从融资市场转向投资与融资并重市场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金融、能源领跑 消费、制造潜力股蓄势待发

从行业分布看,金融、电信运营、能源等传统高股息行业依旧是分红的主力。这些行业业务模式成熟、现金流稳定,具备持续分红的天然基础。然而,未来具备持续高分红潜力的行业可能将进一步扩散。

基于当前分红趋势及行业特性,石少卿分析认为,未来可能具备持续高分红潜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第一、煤炭行业,在政策推动与行业整合背景下,龙头企业盈利稳定性增强,现金流充裕;第二、食品饮料行业,具有长期保持高分红传统,尤其在白酒细分领域;第三、建筑材料行业,受益于基建投资韧性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盈利质量不断改善;第四、纺织服饰行业,部分品牌龙头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壁垒,能够维持稳定盈利和现金流。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盈利稳定性强、现金流充裕、负债水平较低,且符合政策鼓励分红的方向,其中煤炭和食品饮料在政策与基本面双轮驱动下,高分红潜力尤为突出。”石少卿说。

高政扬则从财务特征角度指出,持续高分红潜力行业通常具备两大核心优势:一是盈利稳定性强,行业格局成熟,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且波动幅度小,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冲击相对有限,为持续分红奠定利润基础;二是现金流质量高,经营现金流充裕且回款稳定性高,无需过度依赖留存利润进行业务扩张,具备长期支撑高比例分红的现金流条件。

胡双进一步补充道,持续高分红需要行业及公司满足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沛、资本开支需求小、处于成熟期等特征。他看好的行业包括:一是必需消费品板块(如白酒、食品饮料、家电),行业格局稳定,龙头企业具备品牌护城河与强定价权,盈利模式非常稳定,自由现金流极其充沛,扩张性资本开支需求较低,是高分红的阵营的稳定力量。

二是公用事业领域(如电力、水务、燃气),具备区域垄断性或弱周期性,需求稳定,收入可预测性强,现金流稳健。虽然资本开支可能较大,但稳定的回报模式支撑其持续分红能力。

三是部分进入成熟期的传统制造业龙头,在成为细分领域绝对龙头后资本开支下降,更倾向于回馈股东。

四是从延续性看,金融与能源板块仍不可或缺,银行业(尽管面临息差压力,但盈利体量庞大)、保险业(投资收益稳定的前提下)以及能源行业(油价维持在中高水平的假设下)凭借巨大的利润规模,仍将是分红的主力军,但也需关注其周期性对分红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胡双还提出,随着业务模式逐步成熟,部分科技企业未来也可能加入持续分红行列,但这取决于其能否成功开拓第二增长曲线,降低再投资需求。

“超分红”现象引关注 可持续性成研判关键

在分红热潮中,16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100%的“超分”现象尤为醒目。这通常意味着其分红总额超过了当期净利润。

高政扬表示,从积极面看,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可作为传递经营信心、提升市场形象的一种方式。若公司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低、盈利稳定,短期“超分”可视为阶段性利润释放,通常不会对日常经营造成明显影响。

但需重点警惕的是“异常超分”。若公司本身净利润增长乏力甚至陷入亏损,却仍通过“透支经营性现金流或举债分红”等方式强行维持高比例分红,本质是用短期市场形象掩盖长期经营问题。这类行为会消耗公司的现金流储备,进而压缩研发投入、产能升级、核心技术迭代等关键资本开支的空间,最终损害公司发展潜力。

石少卿强调应辩证看待该现象。“超分”既可能体现公司回报股东的意愿,也可能源于盈利稳定性强或政策引导下的市值管理需要。但过高的分红比例会限制内源资本积累,公司可能被迫依赖外部融资,推高财务成本或稀释股权。尤其对科技型企业而言,研发投入是核心竞争力来源,过度分红若导致研发资金短缺,将直接削弱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胡双看来,“超分”可能源于一些特殊因素,例如重大资产处置收益、超额闲置资金回报,或是管理层用“超分”向市场传递极度自信的信号,表明其认为未来现金流将非常强劲,即使当期利润不足,也有足够现金储备支持分红。此外,政策导向下大股东(尤其国有股东)的分红诉求也是一个推动因素。

但胡双同时提示需重点关注三方面风险:一是不可持续性,这是最核心的风险。如果公司长期用本金(现金储备)而非盈利来分红,无异于“竭泽而渔”,这种模式注定无法持续。二是可能侵蚀公司发展根基,尤其对需持续投入的科技和研发型企业。三是财务健康度下降,可能导致现金储备减少,资产负债率上升,削弱公司应对行业下行周期的抗风险能力。

“投资者应警惕那些现金流不强、业务仍处投入期公司的‘超分’行为,这可能是短视之举。”胡双建议,但对于那些现金远超所有未来可见投资需求、业务极其稳定的“现金牛”企业,偶尔的“超分”可以接受。关键需辨析其行为属于长期战略还是短期迎合。

石少卿表示,“超分”现象凸显了短期股东回报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难题。成熟行业(如银行、电信)因资本开支需求较低,高分红影响较小;而高研发投入型行业(如半导体、高端制造)若长期“超分”,可能透支未来增长潜力。投资者应理性甄别分红资金来源及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避免被一次性、高分红误导。

中期分红或成“常规”动作 塑造长期投资文化

中国中车(601766.SH)、长安汽车(000625.SZ)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首次宣布中期分红,这一举措的信号意义远超分红金额本身。胡双分析认为,这释放出三重积极信号:其一,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稳健性与信心。作为资本开支需求较大的行业龙头,敢于实施中期分红,表明企业现金流管理能力已达到新高度,并对未来经营充满信心,即使支付中期股息后仍可充分满足运营和投资需要。其二,反映股东回报理念发生根本转变。公司管理层真正将回馈股东提升至与再投资同等甚至更优先的战略位置,实现了公司治理和资本分配机制的重要跨越。其三,发挥了响应政策的示范效应。龙头企业此举是对新“国九条”最有力的落实,为整个市场树立了标杆,具有显著的行业引领作用。

高政扬指出,中期分红有望逐步从“可选动作”走向“常规动作”。在政策层面,监管层持续加强对股东回报机制的引导,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常态化、透明化”的分红制度,为中期分红的推广提供制度保障。在企业层面,上市公司主动回报股东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稳定分红”对提升估值、吸引长期资金的重要性。因此,中期分红有望成为更多上市公司常规化、制度化的经营策略。

归根结底,日益增强的分红文化正在深刻重塑A股的投资生态。稳定可预期的现金回报,构成了价值投资的重要基石。胡双强调,分红文化的兴起对A股市场具有重塑根基的深远意义。一是有助于重塑市场投资理念,推动市场从“炒概念、博价差”的投机氛围,转向注重企业内在价值和持续现金回报的投资文化,促进市场估值体系更趋合理。

二是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长期资金。社保、保险、年金等长线资金依赖稳定现金流以匹配负债端需求,一个具有可预测高分红的市场完美契合其配置目标,也将增强对海外基本面投资者的吸引力。

三是倒逼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分红需真实盈利支撑,这将促使上市公司专注于主业,提升经营效率,缺乏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将被市场淘汰。

四是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与市场稳定性。分红为投资者提供了持续的现金回报,提升了持股体验和“获得感”。这有助于培养一批坚定的长期股东,减少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增强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

“分红文化构建了政策与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监管层通过新‘国九条’等政策持续鼓励分红,企业积极响应提升分红水平,市场逐渐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响应—市场认可’的正反馈机制。”石少卿道,持续稳定的分红文化有助于降低长期资金的风险溢价,增强A股吸引力,为市场注入“压舱石”级的流动性,最终促进投融资平衡与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吴晨 王珊珊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