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耿鹏飞
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利润总额与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考核体系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三大电信运营商正通过精细化运营与战略转型应对利润增长压力。
近日,中国电信(601728.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联通(600050.SH)交出了一份利润稳增、转型加速的2025半年报,三大运营商的净利润增速均稳定在5%左右,在成本管控与新兴业务布局上收获双重“成效”。
营收平稳降本成保利润重要手段
国务院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的考核重点之一是利润,而从三大运营商半年报来看,均守在增长5%这个基准线上。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电信上半年净利润为230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为842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连续三年放缓;中国联通上半年净利润为63.49亿元,同比增长5.1%。
从营收和利润对比来看,三大运营商的利润增速均跑赢营收。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崔凯向中国工业报表示,三大运营商利润增速跑赢营收,主要是通过降成本的方法实现的。崔凯以中国移动财报举例,降成本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折旧,当前5G建设周期最高峰已过。中国移动半年报中折旧899.69亿元,同比下降1.4%,且中国移动改了折旧算法。2024年,中国移动将5G无线及相关传输设备的折旧年限从原来的7年延长至10年,使得企业成本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研发费用降了13%,较以往降幅较大。此外,其他业务成本(手机终端销售)747.30亿元,去年同期为815.20亿元。
“运营商做转售手机业务,实则是为了让更多用户去适配新的网络,从而优化网络。运营商做转售手机业务其实是有补贴的,并不赚钱。减少转售手机业务虽然降低了营收,但也同时减少了亏损,提升了利润。”崔凯分析说道。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同样告诉中国工业报,在5G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三大运营商寻求减少成本开支,尽可能扩大利润,所以出现营收增长不如利润增长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运营商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5G价值市场竞争加剧或迎新变局
从2019年开始,三大运营商经过六年时间重点推动5G建设。5G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到了“似满非满”的峡口。
根据财报数据,中国移动上半年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59万个,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保持行业领先,为人民币49.5元。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达到4.33亿户,净增819万户,移动用户ARPU达46.0元。中国联通上半年移动宽带用户净增1100万户,“双千兆”用户占比提升,云智产品服务用户净增超2000万户。
项立刚认为,5G对电信运营商有非常大的价值,没有5G,运营商难以取得今天的发展。在4G后期,运营商营收和利润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5G前期推动了发展。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ARPU值和流量单价下降,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结果。但运营商营收仍稳定甚至增长,利润也在增长,可见5G的贡献是存在的。同时,他也指出,5G的红利已经基本上耗尽,在6G大规模建设之前,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精耕细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持利润增长,营收较大规模增长的空间不大了。
AI基建先行三大运营商应坚持长期主义
AI作为今年发展的重头戏,也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必争之地。
从财报数据看,中国移动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虽具体数字难分拆,但增速可观,为倍数级增长。中国电信未明确披露AI直接收入,但智能收入达63亿元,同比增长89.4%,其中包含AI相关业务增长。中国联通未披露AI业务具体收入数据,但从业务布局看,AI业务投入产出逐步显现。
在通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看来,AI是一场中国输不起的竞赛,运营商要承担重大责任,算力是AI重要基础设施,需秉承“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维建设。基建先行后,会有大量隐形AI需求被激发,运营商需将算力与应用通过自身网络连接,力争在AI生态中占据核心位置。要先成为AI时代的管道商,再成为智能服务的生态提供商,这需要加强科研创新和生态赋能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长期战略至关重要。
项立刚同样告诉中国工业报,在5G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三大运营商寻求减少成本开支,尽可能扩大利润,所以出现营收增长不如利润增长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运营商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