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年深耕铸核力,创新引领谱新篇 解码山东麦德盈华的创新基因与突围之路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8-25 10:29
分享到:

在当今科技与医学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核医学物理产业正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焦点。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德盈华”)深耕这一领域十余载,从临沂郯城的创业萌芽到如今的行业标杆,用自主创新书写着中国核医学设备研发的突围之路。

6067e39c6822b3e52cda72e978172da7

专注影像诊断,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核医学物理产业作为医疗科技的前沿阵地,涵盖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和核素靶向药物三大核心方向。据2023年全球市场数据显示,这三大方向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20亿美元、487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麦德盈华自创立之初,便精准锚定医学影像设备这一核心板块,开启了专注而深入的技术探索之旅。

db75b2e0cf301ca2397a8a1b3df7b799

“我们的创业起点,源于对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国产化的执着追求。”公司创始人刘继国博士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作为拥有20年核医学诊疗设备研发经验的专家,刘继国2012年以临沂市首批高层次科技型创业人才的身份,在郯城县创办了麦德盈华,将核医学设备研发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公司成立初期,便将目光聚焦于小动物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领域。这一领域虽属科研设备范畴,却是核医学影像技术研发的重要基石。经过数年攻关,2019年,麦德盈华成功完成世界领先的小动物PET技术研发;2020年,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分辨率PET设备。其核心技术指标一举突破行业瓶颈,达到0.5毫米的超高分辨率,相关成果被写入核医学教科书,成为行业技术标杆。“这一突破不仅让我们在小动物影像领域站稳脚跟,更积累了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技术经验。”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道。

在夯实小动物PET技术领先优势后,麦德盈华逐步拓展业务版图,将技术触角延伸至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CT领域,构建起完整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体系。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模态小动物PET/SPECT/CT设备成功实现了核心技术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斩获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国内科研机构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装备支撑。

我国核医学成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6年东软医疗的成立开启了CT国产化进程,1997年前后国内开始PET技术产业化探索。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我国在核医学物理三大方向均取得显著进展,市场上相关品牌层出不穷。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前沿技术领域,我国仍存在“重应用、轻研发”的短板,科研院所严重依赖进口设备,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一现状长期制约着产业升级。麦德盈华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专注技术攻坚,其意义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在于为中国核医学影像技术突破国际壁垒开辟了路径。

乘政策东风,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核素靶向药物作为核医学物理领域的新兴力量,因其在精准癌症治疗领域的革命性潜力,正引发全球医疗界的广泛关注,欧洲组建了欧洲同位素网络,美国能源部牵头启动了美国同位素计划。

与传统放射治疗相比,核素靶向药物通过将核素精准递送至肿瘤组织,利用高能射线实现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有效解决了传统放疗定位困难、副作用大的问题;相较于化学治疗,又能规避抗药性难题。“核素靶向药物有可能将癌症从绝症转变为慢性病,实现患者与癌症的长期共存,即使复发仍可再次用药,这是目前最有可能根治癌症的技术手段之一。”刘继国对这一技术的前景充满信心。

敏锐的市场嗅觉与技术前瞻性,让麦德盈华精准捕捉到产业风口。而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的政策红利,更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推动治疗性核素国产化;同年,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推进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攻关方案》,为核素药物研发铺路;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等12部门联合推出《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细化产业支持举措。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构建起完善的产业支持体系,为核素靶向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铺平道路,推动国内核医学物理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我们有幸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刘继国感慨道。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不仅为核医学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更直接推动了企业业绩的跨越式增长。自2022年起,麦德盈华的业绩实现“一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在行业内异军突起。基于对产业前景的乐观判断,公司制定了2025—2027年业绩“三连翻”的宏伟计划,目前正加速推进系列新产品研发,全力抢占市场机遇。

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麦德盈华的发展版图不断扩大。公司不仅巩固了在科研型影像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开始向临床应用领域全面进军。“政策支持让我们有底气加大研发投入,也让市场对国产核医学设备的信心持续提升。”刘继国表示,随着政策落地带来的市场需求释放,公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自主创新驱动,擘画未来产业蓝图

在核医学设备研发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麦德盈华始终将自主创新摆在战略核心位置,通过攻克“卡脖子”技术,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全链条国产化能力。

“我们的创新逻辑是从核心部件突破到整体性能领先。”刘继国介绍。以小动物PET设备为例,公司不仅突破了0.5毫米分辨率的技术瓶颈,更在探测器材料、信号处理电路等核心部件上实现自主研发。这种“从里到外”的创新模式,让麦德盈华的产品在性能上实现对进口设备的超越,更摆脱了对国外核心部件的依赖。

如今,麦德盈华正将这种创新经验延伸至临床领域。公司当前的核心发展方向,是将过去十余年在科研型PET、SPECT和CT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转化为临床应用设备的研发实力。“未来两年,我们将重点突破临床PET/SCT设备的核心技术,实现从科研设备到临床装备的跨越。”刘继国透露,目前相关研发项目已进入关键阶段。

在创新布局上,麦德盈华构建起“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技术矩阵。在新材料领域,公司正探索新型闪烁晶体、光电转换材料的应用,以提升设备的探测效率和稳定性;在集成电路领域,致力于研发专用芯片组,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的高效化与小型化;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实现影像的自动分割、量化分析和辅助诊断,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这三个领域的突破,将支撑我们实现全国产化、全自主的领先产品目标。”刘继国表示,这不仅是对技术自主权的追求,更是对产业链安全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响应。

为筑牢创新根基,麦德盈华同步推进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引入国际一流工业互联网团队,加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智能制造联合培养计划”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进驻企业开展实践。这种“技术+管理+人才”的三维支撑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十年铸就品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自2015年起,麦德盈华发起并举办“临沂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这一会议从最初的技术交流平台,逐步成长为核医学领域的国际化学术品牌,见证了企业与产业共同发展的历程。

“会议创办之初,国产设备在市场上的信任度还不高。我们希望通过‘先走出去再回来’的路径,让国际同行认识中国技术,再将先进理念引入国内。”刘继国回忆。当时的临沂在核医学领域基础薄弱,公司希望通过邀请海内外顶级专家,为当地打开一扇了解行业前沿的窗口。“最初的想法很淳朴,就是想把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同时获取最前沿的思想和信息。”

十年间,会议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蜕变。随着核素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肿瘤诊疗一体化成为核医学产业的核心驱动力,而核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验证药物效果的关键工具,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基于此,会议从2022年起聚焦“诊疗一体化”主题,邀请核素生产、药物研制、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全产业链专家齐聚临沂,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交流生态。

2021年,刘继国入职临沂大学担任医学院教授,为会议升级注入新的活力。2025年,会议将迎来历史性跨越——据介绍,本次会议规模远超历届,将邀请500余位国内外专家参会,聚焦核物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沿应用,围绕“基于学科交叉的诊疗一体、活体可视的分子影像转化平台建设”主题,涵盖医学影像设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诊断型和治疗型放射性药物等前沿领域。

“今年会议的最大特色是深度聚焦核素靶向药物的研究、产业化及临床应用。”刘继国介绍,“这种聚焦将拉通整个核素靶向药物业务的产业链,搭建起真正的国际化、高水平、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十年耕耘,会议不仅提升了麦德盈华的品牌影响力,更让临沂成为核医学领域的重要交流节点。

80586a620b37b8a97b0ef9c0eb2ec543

从郯城创业到行业领先,从技术突破到品牌构建,麦德盈华用十余年时间在核医学物理领域书写了一段自主创新的奋斗史。面向未来,在“三连翻”计划的驱动下,在政策红利与产业机遇的双重加持下,这家从临沂成长起来的企业,正朝着“全国产化、全自主领先产品”的目标稳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麦德盈华将继续引领中国核医学物理产业的创新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