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深化发展背景下,国家政策趋向宏观调控,去真正解决国内竞争内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工业自动化检测行业竞争也已从单纯卷价格,卷技术转向整个产业生态体系的综合较量。有些企业牺牲利润的盲目低价,导致后期提供不了基本的服务保障,项目拖尾。又或者是出现前期靠拖欠供应商货款维持低价策略去和市场抢量,这种不健康的行业内卷,最终牺牲的是整个产业生态链上下游的利益,把整个生态链拖下水,为其粗暴的营收数据买单。
近期走访了很多企业,了解到国内精密测量领域有一家公司,光子精密,是一家2018年成立于深圳,致力于工业传感器和精密测量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公司,正以“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品牌理念为工业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注入强大动力而引发行业关注。
光子精密总经理姚文政曾在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产业链自主化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通过持续升级生态策略,深化与生态合作伙伴的融合发展,打造“上游共研、中游协同、下游联动”的全链条工业智造产业生态,促进国产工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正如光子精密的愿景,普惠全球智能制造。”
上游共研:筑牢技术自主底座
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链韧性的核心保障。在技术源头环节,光子精密构建起“自研攻坚+协同创新”的双轮驱动体系。研发投入方面,企业每年将25%的营收投入技术研发,依托行业资深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累计获得120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3项发明专利精准突破精密测量领域核心技术痛点。
与此同时,光子精密向原材料供应商、核心部件厂商开放技术支持与联合研发资源,推动敏感元件、光学组件等关键环节实现国产化量产。据行业数据显示,这种深度协同为上游供应商带来年均超30%的订单增长,核心部件良品率提升15%以上,综合成本降低近20%,从源头打破了国外厂商在关键部件领域的垄断格局,筑牢了国产工业设备技术底座。
中游协同:构建联盟发展引擎
产业联盟成为生态协同的关键载体。光子精密搭建“光子技术开放联盟”,吸纳技术型、区域服务型、行业应用型伙伴参与,通过推动标杆项目落地、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强化机制、制度、品牌三维建设加速联盟成长。联盟内部建立实验室资源、专利池与解决方案经验共享机制,形成“技术互补、资源互通、标准共建”的高效协作网络。
针对产业共性需求,联盟设立多个跨区域跨专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有效打破地域壁垒,合力攻克技术难关。凭借“成本可控+服务贴身”的优势,光子精密已深度渗透制造一线,累计为500余家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价值共享与规模效应。
下游联动:形成场景反哺闭环
场景落地是技术价值转化的最终环节。光子精密与终端企业共建“场景化研发实验室”,建立起“生产痛点收集-技术方案定制-现场验证迭代”的全流程响应机制。技术团队深入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核心制造场景捕捉生产需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头部车企联合开发的车身缺陷检测系统将检测精度提升至微米级,误判率降低60%,质检效率提升40%;在3C电子领域,PCB板检测方案使产品不良率下降25%。
通过“应用反哺研发”模式,终端企业实时需求数据持续输入研发体系,推动光子精密每年迭代多项核心算法,研发周期缩短30%。成熟的定制化方案快速向全行业推广,实现从单点突破到产业赋能的价值跃迁,让技术创新真正扎根制造实践土壤。
生态领跑:重塑产业格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从上游技术攻坚打破垄断,到中游联盟协同激活生态活力,再到下游场景反哺形成创新闭环,光子精密的全链条协同实践不仅重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构建起“技术共研、价值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生态新范式。
据悉:光子精密目前已形成覆盖500余家增值经销伙伴、1000家战略联盟伙伴的合作网络,并与近百所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起多元共生的良性产业生态矩阵。
光子精密方面表示,2025年将持续加强合作生态建设,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期待与各界协作共建高价值工业智造产业生态。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产替代加速推进的关键期,光子精密的实践彰显了中国企业从“技术跟跑”到“生态领跑”的战略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强劲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