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届“中文人工智能+”论坛在京举办 探索中文 AI 自主创新路径

来源:大象新闻 发表时间:2025-08-22 10:20
分享到:

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中心中文代码所与世界万国物联网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文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中轴线核心示范区举行。论坛以“中文人工智能+——未来已来”为主题,聚焦中文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应用与战略发展,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深入交流,旨在通过思想碰撞构建原创性技术路线,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中文AI学术高地。

一、政策引领与产业态势:“人工智能+”行动下的中文AI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推进重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持续推进”,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强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为AI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产业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已超3.5万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5100家,全球占比约15%;其中我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超300家,其相关收入占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总体规模的七成左右。在此背景下,中文人工智能作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方向,成为突破技术壁垒、抢占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

二、专家建言:解码中文AI的自主创新与战略价值

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中文AI的技术突破、战略意义与应用前景展开深度研讨,亮出核心观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中心中文代码所副所长曾京介绍,中文人工智能历经三代科研人员攻关,已实现从1.0(汉字信息化)到2.0(汉语编程)再到3.0(中文AI)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四大颠覆性自主创新成果:一是独创中文代码编译原理,打破传统英文技术模式;二是编译器实现完全国产化,成功替代国外主流产品;三是构建起涵盖编程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的中文信息技术体系;四是在军事安全领域成功应用,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世界万国物联网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总顾问孙铁成强调,中文人工智能与英文人工智能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和合共生、共同发展”。他指出,中文AI填补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空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之利器”;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中文人工智能,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举措。

国情调研专家、知识体系建构专家李中华提出,中华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核心,蕴含丰富文明价值。在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构建基于中华文字的战略性科技知识体系,能为中文人工智能+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其成为改变全球科技格局、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助力人类信息文明的交融共享与AI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设。

金融投资专家窦婉嘉从产业价值维度分析,中文人工智能+已完成工程化科研建构,不仅解决了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战略性难题,其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服务链一体化建设更有望创造万亿级经济价值,对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保障金融安全、赋能金融资本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跨界学者梁中锋(曾任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是编程,而自主安全的底层基础是母语;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卡点是对西方技术路径的依赖。他以教育部推动吉林等省市数百万中小学生开展中文汉语编程教育的初步成效为例,强调中国民众基于母语的科技创造热情与原始生命力,是推动中国式人工智能爆发的重要动力。

三、成果发布:《中文人工智能》蓝皮书填补国家空白

论坛现场正式发布《中文人工智能》蓝皮书,明确提出“以中国之汉字,创世界之科技”的核心理念。该蓝皮书创新地在数学与汉语双层维度空间中,对中文人工智能及中文人工智能+进行科学定义,不仅填补了中文AI领域的国家空白,更为中文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科学度量标准,同时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国际话语权,提供了科学与文化双重支撑。

四、平台赋能:多方协同推动中文AI发展

本次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指导下举办,充分依托北京市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与生态优势,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搭建起“技术交流成果转化战略研讨”的高端平台。论坛的举办,为推动中外学界突破认知边界、共塑中文AI技术新范式,助力中国人工智能崛起与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国家标准化组织、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专家委员张春林,中国科学院乡村振兴资深专家、“人工智能+”与“紫领工程”主导人褚玉明,《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社长、著名品牌专家杨曦沦,北京中轴线核心示范区专家虞河岳等行业人士也参与会议,为中文人工智能发展贡献智慧。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