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新质驱动高质量发展绘新篇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8-22 10:19
分享到:

清晨七点半,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的主干道上已车水马龙。江苏菲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改车间里,第一批到岗的工人正进行开机前的最后检查,新安装的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像一条银色巨龙,静候着启动的指令。隔壁的江苏怡人纺织智能车间内,机械臂随着预设程序精准地抓取纱锭,AGV小车载着原料在车间内有序穿梭,发出轻微的嗡鸣。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产业园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江苏真州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发展方向,通过技改、数字、绿色三大赋能举措,不断盘活存量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环境,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

技改赋能:老车间里跑出“新速度”

“4500万技改投入,将换来年增3亿销售!”江苏菲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眼前高速运转的生产线,难掩兴奋之情。他随手拿起一根刚生产出的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介绍道:“你看这纤维,蓬松度比以前提升了20%,保温性能更是提高了不少,在市场上特别抢手。”

江苏菲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再生聚酯瓶片纤维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先后通过全球再生标准论证,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创优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降本增效的要求,去年7月,公司果断抓住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契机,实施了“年产8万吨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技改项目”。

该技改项目设备投资4500万元,总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从筹备到开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这背后离不开真州镇企业服务专班的“全周期护航”。“从项目备案开始,专班的工作人员就全程跟进。我们对特别国债申报流程不熟悉,他们就手把手指导我们准备材料,前后跑了不下十趟相关部门。”公司项目负责人回忆道,“就连厂区外用电专线和蒸汽管道的铺设,他们也积极协调电力和供热部门,确保项目建设不受影响。”

在专班的帮助下,项目建设周期缩短了近一个月。目前,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达产后,年新增开票销售3亿元,新增入库税收800万元。“现在这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比以前高多了,以前需要8个工人才能维持一条线的运转,现在3个人就够了,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产品质量也更稳定了。”正在操作设备的工人李师傅说道。

除了江苏菲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还有不少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生。真州镇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降低企业技改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技改升级的行列中,在老车间里跑出了发展“新速度”。

数字赋能:智能车间里的“新图景”

“咔嗒!”今年2月,人民日报视觉广角板块刊登的一幅照片,让江苏怡人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照片中,在智能化纺纱设备的辅助下,工人们正忙碌地赶制订单,全力以赴迎接新年的首个旺季。如今,这样的繁忙景象在车间内已成常态。

走进怡人纺织的智能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智能化纺纱设备,机器高速运转,发出规律的声响。车间内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等信息。“这些设备都是我们今年新引进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能够实现从清花、梳棉到并条、粗纱、细纱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道,“以前订单交付周期需要15天,现在压缩到了7天,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

智能化提升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产业园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累计认定通过星级上云17个、先进级智能工厂2家,签约5G融合应用项目1个,新增接入应用标识解析规上企业15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7家。

在园区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也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升力聚乙烯防水板、仲兴环保再生增粘切片、慧通管道支承件、共翔PET环保片材等一批影响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提升作用明显的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数据显示,园区内企业今年在智能化改造上的投资总额达1.5亿元,预计可提升整体产能20%以上。

2024年,怡人纺织通过了智能车间认定,仲兴环保、升力防排水、锦辉化纤、利得尔电机、同协织造、中核华兴工程检测6家企业新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为园区内其他企业树立了标杆,一幅智能化发展的“新图景”正在产业园内徐徐展开。

江苏怡人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

绿色赋能:“腾笼换鸟”换出“新空间”

园区作为真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现有大小企业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2家,占比近半。这两年,随着新招引项目的陆续落地,用地指标日趋紧张,产业园把眼光瞄向了现存闲置土地,通过收储回购、转型重组、提质增效等手段,加力实施“腾笼换鸟”,先后处置原玻璃厂区域、老胥浦粮站、邦兴包装、锦生机械厂等闲置低效土地304亩,整体收储仪化原安纺大院地块闲置用地。

在原玻璃厂区域,曾经破旧的厂房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11栋整齐美观的多层工业厂房。产业园招商引资部负责人介绍,该区域拆除后引进了禾木产业园项目,重点发展以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有14家企业签约入园,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该项目的引进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园区注入新的活力。

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沙盘

不仅要“腾笼”,更要“换好鸟”,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含金量”,这是产业园发展的新逻辑。具体实践中,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注重系统性谋划,以全局视野和未来视角考量项目“含绿量”“含金量”。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园区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优先引入“含绿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严格把控投资强度和环保标准。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预留了空间。

从技改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智能工厂的数据跳动,从闲置土地的重新焕活到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正以“新质”促“高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聂巧琳 黄兆成)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